微信里转来了
这样的帖子。这类说法貌似高深,实际上很不靠谱。虽然镜某认为文科也是学问,但是写这类解说的“文人”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学术研究的训练,不知道如何解答问题,就知道编故事。这类情况不仅是在这类网文里,也反映在各地的旅游文化里。各种“故事”编得惨不忍睹。
“上”厕所的
上很是意喻深刻。这里的厕所、茅房的说法不过是一个“掩饰”。本质是“上”
茅坑——那个更具体的位置。如果还嫌不明确的话,可以说是在茅坑“上”。此处的“上”是当
动词,与井市间
“上”了谁的用法一致。
“下”厨房的“下”相对简单些,是对应着
吃饭处的“上”而言的“下”。好比说上座和下座。人们对这些事物的
上、下感觉还是有章可循的。好比进京城叫做上京、到街上、市上叫上街。到人、财密集的地方就是“上”,相反方向为“下”。列车从北京发的叫下行,一定是单数;进北京的叫上行,一定是偶数。
词组的搭用法,如今计算机语言处理应该可以给出很好的
用例和
规则出来。这些用例和规则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模式,可以做出很好的赚稿费的文章来。立委退休后可以考虑做一些这样的工作,拉上师姐等人一起聊。这样做一来有人“聊”不寂寞,二来聊出的结果可以有在杂志上刊登。赚得的稿费充当茶资就可以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