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从山上往下滚石头的描述。。。。。。

已有 6130 次阅读 2013-4-23 15:49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地震, 滚石头

从山上往下滚石头的描述。。。。。。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2/2013 20:03:58

其实这里面也没有什么高深 的概念需要导入的,也不涉及到什么懂不懂的问题。就是一个观察,观察从楼梯上滚落篮球、滚网球,观察其滚落的样子就是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从山上滚石头啊。这时需要“抽象”,需要理解运动背后的物理法则。这样说不是因为别的,在《芦山地震震害分析(1): 崩塌石》中,
Quote
那位嵇老师说:
(地震)将山顶、悬崖或山坡上的石块或岩体颠覆、摇晃、滚落下来,一路重力加速,运动速度甚至快到连压在其下的空气也出不来,形成气垫作用,连蹦带跳,飞跃而下,故称之为地震崩塌石或飞来石。

镜某指出那划下线的描述很不靠谱,删去了的话会更好。因为没有必要加入那些“蛇足”。可惜那位嵇老师回复了“你胡说八道,不懂装懂。” 京城里有个说法叫做“冒傻气”。“形成气垫作用”云云的,就是在冒傻气呢!

地震也有“考古学”,比如推测过去地震的大小五的。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嵇老师是主张用“矩震级”来描述地震震级的主儿,这时却用
Quote

A和B分别是汶川地震和上一次古地震从山上震落下来的岩块,B比A更重、更大、“飞”得更远,说明此地上一次地震比汶川这一次的烈度更大。
落下来的石头的大小来判断上一次地震的“烈度”。其实这里面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导入烈度的指标,是为了反应地震对人们生活中的住宅、公共设施的破坏程度,而并非是说地震本身的能量释放规模。作为地震考古学,对过去地震的“烈度”一般不言及。因为烈度也是个时间的函数。同样的震级、同样的地质状况,如果按房屋倒台过半数定烈度的话,四川地区的烈度一定会比日本的要“烈”。因为如今日本的房屋很少有倒塌的。第二,既然是主张“矩震级”更科学,那么测量断层的尺寸定震级乃是个标准的手续了。不能说因为震下来的石头大,就意味着上次地震的震级高。这类事儿,与懂不懂没有关系。镜某不可思议的是,镜某说的这些常识很难被理解么?既然是说“分析”,订正一下很难么?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83224.html

上一篇:【成长花絮】集锦前言
下一篇:Little Stories of Tian Tian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4 赵美娣 武夷山 吕喆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