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也来谈谈原创性的科学工作

已有 4462 次阅读 2013-2-4 01:53 |个人分类:镜子医疗卫生专栏|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原创性, 白血病, 光纤通信, 砒霜

也来谈谈原创性的科学工作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03/2013 01:16:15

话题来自谈谈原创性的科学工作:光纤和砒霜治白血病。镜某不能理解这位王老师的思路。比如开篇的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是光纤之父,但很少有人知道光纤不是高锟发明的。”依镜某看,如果大众这样理解高锟工作的话,只能说大众媒体没有做好传播工作。镜某以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光纤之父”并不是制造光纤,而是提出使用光纤做通讯的概念。并且指出了提高光纤的纯度就可以减少衰减的技术方向。这就叫做发明,与发现有所不同。至于王老师所说的后来的改进,都是这个发明的改良,不能与这个发明相提并论。

如果王老师对这个认识能够理解的话,还可以继续谈论难度较大的药(医疗上)的发明的事情。若不能理解,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往下看了。至少从王老师的帖子看,其对高锟工作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援引高锟的事例,认为“我们不难看出张亭栋教授才是真正的原创者”说法毫无意义。

青霉素是上个世纪的一大发明。这不是发现。这个菌种恐怕早有人看到过、报告过。用于医疗就不同于一般了。因为这个发明的效用极大,“信噪比”很好,理解这个发明的意义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到了伟哥的发明,“信噪比”也很好,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效果极大。但是不可能给炸药奖,因为伟哥能治的病不是一个要死人的病。

到了张亭栋教授砒霜治白血病的事儿上,如何判定标准就变了呢?并非是镜某的理解标准有变,而是王老师、饶老师们的理解不到位。治疗的“信噪比”很重要。也就是说有效范围的界定是关键。所谓特效的说法,就是对适用范围界定做得好。所以才能准、才能特效。在大背景上看,癌症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也就是说信噪比很差,看不出来治疗的效果。所以,行业采用“蒙人战术”,把时间移到前边去,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长时间存命。这与吃饱了不饿的道理也差不多。

为什么说张亭栋教授砒霜治白血病不如后者?数字最说明问题。在5年生存率横行的癌症治疗领域里,95%以上的治愈率的数字,对任何癌症治疗都具有标杆性的、示范性的意义。这个数字如何能得到?应该说是陈、王们的功劳。

游戏里有开局难的,也有收官难的。癌症治疗是个“烂摊子”。投入的人力、物力无数,而见效的东西不多。张亭栋教授砒霜治白血病水准的治疗也是无数多治疗尝试中的一个事例,信噪比不是很好。癌症治疗领域几乎没有勇气讲治愈率的数字,只是讲有治好的事例、讲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很像不被某些人看好的中医。而对“M3型白血病”就大不一样了,95%以上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让所有人满意的治疗结果。如果不是有偏见的话,赞扬高完成度的后发者的思考几乎没有人有异议。因为这是救人命的善事儿。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辩论的继续:灯下的黑暗。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03/2013 07:41:15

对于镜某“必须要认识到高锟的贡献是在光纤通讯上”的主张,
Quote
王老师回应说:
你这种高锟的贡献的观点是中国杂志网络上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学术界对高锟对光纤的贡献没有任何异议:他的贡献就是光学玻璃提纯。将光纤用于光纤通信是一种直观的肤浅的认识,它不可以当成一个人对科学的贡献,也不可能得诺贝尔物理奖。光纤通信也不是高锟提出的。
Quote

在高锟的时代,光纤的发展正处于瓶颈,这个瓶颈就是光纤损耗太大根本没法应用。他解决了这个瓶颈,也给这个时代的人工作的饭碗和成就的机会。你是下一个高锟吗?
Quote
镜某说:
哪里读的书啊?他解决了提纯的瓶颈??哪里写的啊?
那个时代里,告诉人们“提纯了就可以用”比具体提纯工艺要有意义得多。除非这个工艺很特别,比如蓝光LED基板那样的材料。
Quote
王老师回复:
我是搞光纤的。因为师承的关系,对高锟博士有些了解。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贡献,而是因为争座次的关系。看你的评论,你好像不是光纤中一行的。

Quote
镜某:
因为是搞光纤的,所以不能理解高的贡献。不妨去看看原始论文、诺贝尔演讲的材料,看看人家是怎样说的。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09/kao-lecture-slides.pdf

Quote
对这个说法,王老师的再次回复居然是:
博主回复(2013-2-3 19:01):你不明白他真正工作的意义
博主回复(2013-2-3 19:00):这个演讲稿根本不是高锟写的。不需要再争辩了,因为你不是光纤领域,你不明白他真正工作的应用。

镜某有些无语了。镜某也时不常地与“专家”作对,以“横扫专家”著称。但是这位远不如这位王老师厉害。不知道诺贝尔演讲的材料是否是高锟写的问题与对高锟工作评价、理解有什么内在联系。从常识上论,诺贝尔演讲的材料应该是对高锟工作的“官方”评价、解说。

镜某所理解的高锟的工作是他比任何人都先认识到了光纤作为通讯手段的可能性,提出了光导纤维的具体设计方案、并且指出了光纤高吸收的现状并非是不可以克服的。仅有光纤并不能实现光通讯,还需要有半导体激光元件才能完成。从获得炸药奖的时间上看(2000年),半导体激光元件、集成电路的发明也要比高锟的工作早近十年。

正因为王老师以为高锟的工作是光纤,所以才有“争座次”的说法。这在镜某看来,根本就是理解的错误,做光纤的技术再好,与高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当初,是高锟到处游说,让别人制作高纯度的光纤。王老师,整明白了么?

光纤通信是西泽润一提出来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59235.html

上一篇:【社媒挖掘:《品牌舆情图》的设计问题】
下一篇:饶毅教授为什么多次判断错误?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11 戴德昌 吕喆 吴淼 文克玲 翟自洋 傅蕴德 李宇斌 占礼葵 zhanghuatian sz1961sy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