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教授为什么多次判断错误?是许老师的帖子,有题目而无详细说明和论证。虽然有几个推测,但也比较难“服众”,因此镜某认为有必要再说几句。另外,在
《聪明人和糊涂人的例子》的帖子里,有网友说:40年前,人们是否已经认识到白血病的细分,是否已经知道有M3型?如果没有的话,主张区分“砒霜能治白血病”与“三氧化二砷能治M3型白血病”是两个不同的说法是否有失厚道、欠公允?
别的不敢说,镜某自以为对癌症和癌症治疗的认识,比饶老师以及一般的人们要深刻一些。许老师对饶老师的措辞是“错误判断”,镜某算是“温和”些,以为是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如果说饶老师、方博士这类人有什么
与众不同的特质的话,那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不是足够聪明的这个现实、状态理解不足、认识不足。按中医的说法就是:聪明智慧与自信程度的匹配有些失调了。比起个人的聪明智慧(资质)来,
自信显得超出地多了一些。按有的网友的说法就是显得过于
自负了。
这个事情、包括屠呦呦的事情,都要放在
特定的背景环境下去考察。没有这个大的背景,人们根据一般常识很难判断事情的
价值。饶李之争,主要是来自对早期的张亭栋大夫工作和后来的王、陈们的工作如何评价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评价规则的事情。这个规则的核心不是要一般老百姓理解,而是要那个行业里的人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饶李双方都是半斤八两的理解,所以才有“中文不好”这一插曲。看官们也不要拿院士、院长来说事儿,那些头衔与专业的见识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相比之下
赵老师的留言却是很有道理。
癌症是个很棘手的东西。用一个名称,但有上百种的癌症。有些癌症现代医疗(学)可以治好(人们常识理解的治好),但是更多的是治不好的。依照科学的一般原理,对机制、原因搞清楚了的癌症,一般都有对策。对不知道的,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状态。当然医疗界不认可这个“束手无策”的说法。但是面对死亡的现实,他们认不认都是无所谓的了。
对癌症有几种疗法。内科的治疗法也叫化学疗法。这治疗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同样部位的癌症,不同的人治疗的效果不同、同一个人也往往是开始有效,时间过后复发时就无效了。因此,某种药物治疗只有30%的“有效率”是个常有的事情。包括张亭栋的早期治疗,大家都报告有治好的事例,治愈率应该不是很高的,至少不会像今天
三氧化二砷能治M3型白血病这样的、具有95%的治愈率。张亭栋们的早期工作,与今天在现场做癌症治疗的医生们的做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对M3型白血病,虽然人们仍然不知道发病的机理,但是人们知道了治疗的机理,通过临床和基础医学的研究。这一点,比起其他的各种癌症的化学疗法来,属于
完成度很高的工作,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如何欣赏这个“鹤立鸡群”?这个问题与袁隆平发现超级水稻而不能被评上科学院士也有相似之处。科学院的院士需要有个学术的档次,按袁的工作档次评不上。把袁隆平放到工程院里就比较合适了。烟草行业里都可以有院士,农作物方面、畜牧方面出院士也是当然的事情。院士们就是各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不一定非要“领军”。人过花甲了还要去“领军”,不符合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领军的还得是在各专业学会做实事儿的人物。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