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对科网评选的
科学网评选“十大最受关注论文”【按点击量排序】很是不满。按点击量排列,当然是“无懈可击”。但是多数的“无知”也是个现实。所以,标榜“直接选举”的美国总统其实也是采用了少数人“间接选举”的方式。
不同的学术领域之间并没有一个通用的评价尺度。比如说相对论虽然很重要,但是在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古生物学的化石研究虽然很容易被登载在《自然》杂志上,但这并不能认为这些化石的研究就很高档、很具有常规意义上的“科学意义”。能被登载在《自然》杂志上是因为多数人的“关心”,除了学术价值之外的
新闻价值。作为商业杂志的《自然》,除了学术价值之外,当然更要重视文章的
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作为商业杂志的经营,有意思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有意义。曾几何时,有些人把登载在《自然》视为“高尚”,把科学研究的品味看成了对“驴包”的追求。
科学上的结果如何排座次?其实这个也不很难,参考奥运的奖牌就可以了。每个学术领域相当于不同的项目,百米的金牌与跳高的金牌是等价的,金银比较金牌在先,同是金牌则是并列。
如此看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结果无疑应该被排在前面。这个要比其他的成果更有意义。这个“更有意义”的判断是来自建设经费大小和国际合作的规模。也可以说,这个意义是“买来的”。当然,这个“买来的”含义不同。大亚湾的装置是从无到有建造的。这个建造的经历、经验,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显出意义。相比之下,“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系列进展”的工作不过是众多类似工作中的一个,属于过了就要被遗忘的事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研究获进展”也应该是放在前边的事情。毕竟是救人命的事情,而且是比较年轻人的生命。
“科学家同时观察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工作意义在于
美学和艺术。
受艺术家毛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作品的启发绘制的艺术图是美学和艺术的视点。
“研究解释西红柿为啥越来越没味”的话题选择基本上没有道理。且不说“或为主要原因”的提法意味着这个研究结果不是很确定,同样品种的西红柿,栽培条件的不同也会带来味道的不同、含糖量的不同。也就是说,果实的味道是取决于遗传呢?还是环境呢?这类问题如果不很好设计的话,很容易变成“庸俗的问题”。
十大科学新闻是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选的,十大科学人物是英国《自然》杂志每年评选的。被美国人看好的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结果被国人的科学网排在第九,也难怪陈老师感叹了。另外,
十大科学新闻究竟是谁家的工作??国人的报道很不地道。
Quote
人民网说:
即将出版的明年第一期《环球科学》杂志,邀请科学家经过数轮讨论评选出了2012年最值得铭记、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大新闻。
不知情者会认为这十大科学新闻的挑选工作是中国的《环球科学》杂志做的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