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什么叫“从科学整体上看,是被忽悠了”?

已有 2937 次阅读 2012-7-24 04:3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整体

什么叫“从科学整体上看,是被忽悠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22/2012 11:45:27

国人有个习惯,叫评说历史。共产党的历史比较短、比较近,也就比较容易评。作为一个政党,共产党是要做事情的,所谓 执政。做事情就有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也有开始好而而后来不好、或者是开头不好后来好了的。这些都是属于吃饱了不饿的大实话。

产业界上的事情,“历史评判”基本上是无情的。没有能生存下来的,就是不行的、被淘汰了的东西。科学界作为一个行业,也是要做事情。对所做的事情也可以做个“历史评判”。如同执政党的作为一样,科学界的工作也是有符合历史潮流的,也有走弯路的。不能因为是科研的行为、是“科学探索”,一切就可以被正当化

被忽悠了的事例可以有很多。远一些的事情有美国人打越南,近一点儿的有美国人打伊拉克。应该说,美国国民是被忽悠了。这种被忽悠了的感觉大约人们可以感受到。当然、中国人的感受与美国人的也许不大一样,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

这类的忽悠科学上有没有呢?应该说是有的。SDI应该说是一类流产了的忽悠。也有成功了的忽悠。比如航天飞机,虽然忽悠成功了,但是“历史评判”依然是失败的。如果不好理解的话,不妨想象一下“文革”。这绝对是个大忽悠,成功了的大忽悠,搞了十年。历史对此的评判是个大失败。

医学界对付感染症的思考是正确的,对付心脏病的思考也是正确的。因此,投入后的效果就出来了,因为这些原因死的人少了。而对付癌症的思考就是不正确的。结果就是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什么效果也没出来了,死的人并没有见少。

当然医疗界也是有“反省”的,不会总是说“战胜癌症”。打不赢就要换个说法。生存质量啦、尊严死、安乐死等就是一类“败北”的宣言。基因组是忽悠成功的事例。但只是得到钱了、用了钱了,与人们的健康几乎无关。“裁缝制药”基本上就是个天方夜谭。但是“裁缝制药”的故事很动人。只要忽悠人可以活得更长,比如说有个实验证明了人原本可以活120岁,无疑整个生命科学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资助。这些都是科学经营学的常识了。不要以为是所谓的“科学”,一切事情就如同少女般的清纯。

如何让执政党少犯错误呢?这是个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对科研也应该有同样的思考。如同要约束官僚机构的自我增殖那样,监督科研组织的自我增殖。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肥大的科研组织与肥大的官僚组织一样,会伤害科研工作本身的活动。

被忽悠了么?镜某总有一种被人忽悠了的感觉。很多人把科研的经营科研本身混同、混淆起来,忽悠政府投钱。也是政府“刮地皮”有些浮财,胡乱投投也是人之常情。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应该与家庭一样,投在国民教育上。这样做不会亏。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22/2012 15:20:52

问题是如何投?从给钱人的立场看,要短平快才好 。要能大量消耗投资的项目。

因此,一开口就要30个亿,很可能就被看好。要少了反而不被看好。教育投资是个长周期的事情,不亏,但见效慢,所以没有人投。而说开发“灵丹妙药”,在任何时代,都是有人热心的。药厂(业)的人过去是“售药”,如今要“创药”了。分析一下这个说法可知:“下游”饱和了,要开辟“上游”了。社会的资金(不单是科学的)就要朝着这个领域流动了。狼真的来了么?不知道。大约是没有来。因为单因子的事情基本没有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95135.html

上一篇:方博士以及一般人思考中的缺陷
下一篇:如此毛估很不靠谱:卡车超载是否可能压塌大桥?
收藏 IP: 12.94.77.*| 热度|

4 曾庆平 李延谦 张天翼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