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精密度、准确度与精确度也要改版了。从直观上论,精密度是说仪器“
刻线”的密度。因为刻线本身有宽度,刻线太密了就识别不了了。所以在精密度的背后,有个明显的或者隐身的
放大率问题。能否保证众多刻线的均匀一致是个
准确性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性”从开始就是个
集团的概念。
误差是个很容易
被接受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与
真值的差。这种定义是“宗教”版本的老定义了。因为在概念上可以定义
真值,但是物理学、工学等所谓的科学是
实学,不好用拿不出来的
真值来说事儿。一个集团里可以定义出很多种
值来,唯有不能得到
真值。因为没有
真值也就没有
误差了,虽然人们日常里常常这样用。这种思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才搞定的,至今的历史还不长。
在一个定点的读数的时间分布叫做
稳定性,重复测量结果的分布叫
再现性。有这些个叫法,就意味着有这些种数据上的不同。为了统一这些种说法,国际度量衡委员会的作业委员会通过ISO制定了《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的文件。用不确定度(性)的概念和概率论的方法来料理这些事情。为了对付
不确定性的难题,提出了一个
可追踪性的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
准确性有个
原点的问题属于绝对测量,而
精密度多是指相对分辨率的问题,不涉及到测量的原点。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难处。最高级的测量是既要讲究原点,又要讲究分辨率。当然这类高级的测量的每个环节也要讲究
可追踪性。
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还是有些“恐惧”。总是试图用某种宗教、或者是“科学”来克服身边的各种不确定性。用数理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在日常里叫保险。镜某认为:如果大众能把科学看做是一种保险,那要比多知道一些科学的结果要有益得多。不论是对大众,还是对科学。----------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