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的话题

已有 6748 次阅读 2011-11-13 13:58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 风险, 危险, 开水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17:45:43

反复烧开的水究竟能不能喝?与“核能发电是否安全”的问题有一拼。“能不能喝”的问题有物理的侧面=在物理上能不能“喝”。这是反复烧开的水是否还是液体的视点。方博士的文章有些“偏”化学。这些个视点都是属于有知识无常识的思考。

“反复(被)烧开的水”本身说明这个水很长时间没有人喝。究竟能不能喝?既没有必要自己去冒风险去试,也没有必要做化学上的分析,换新水重烧才是“常识”。因为长期没有人喝的事态本身,是个令人不安的事态。这个事实不是能通过反复烧开得到解决的。

“核能发电是否安全”的问题虽然是用了“安全”的词儿,但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并不是“安全”,而是“安心”。专业人员反复强调核能发电是“安全的”,就好比是说“反复(被)烧开的水能喝”。但是人们的担心、关心不在那里,科学手段并不适合解决人们“安心”的问题。要论科学,就必须要思考到这个档次才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要正视现实,而没有必要从“教义”上去思考问题。安心与安全是两个侧面,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18:16:06

不能用安全代替安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调控的“非线性”是人们承担不起成本。德国人选择了放弃核能,也是为了“安心”。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18:22:08

安全,也并不是调控“安心”感觉的唯一因子。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让别人变得聪明”几乎不可能,最多是多知道些事情。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12/2011 20:43:28

有一类误解,认为“科学”可以解决很多现实当中的这类问题。方博士应该是这类思考的一个代表人物。如果真是理解 了所谓的科学,就应该懂得区分人们对待风险危险的感受。即便是大众对此不那么理解、不能区分,读过书的人,比如方博士这样的人,也应该懂得区分。不论是帮“忙”还是帮“闲”,都需要把这两个事态区分对待。所谓德、能兼备,就是说为政的不能只强调一个用“能”来驾驭百姓,还需要用“德”来安抚百姓。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07539.html

上一篇:普朗克常数(h)测量的话题
下一篇:需要区分水箱部分(存水)和马桶部分的设计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2 吴吉良 袁贤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