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shijie - 感动

已有 3539 次阅读 2010-5-15 04:00 |个人分类:师姐专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感动

感动 (111220) 
Posted by: shijie 
Date: September 30, 2007 08:17PM 

感动 

儿子上高一的时候,有天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他参加科技俱乐部了。我没有在意,以为他只是参加了学校的某项活动。两年多来,他每个周末穿过东城、西城,到位于白石桥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课题活动。课题的内容我不太清楚,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有更多交流,他只是自己忙碌着——查资料、打电话、编程序、写论文。很有兴趣,也很投入。终于,课题有结果了,儿子告诉我,这个星期天(12月10日),他要参加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研实践”活动评议会,向专家、院士们报告论文。看着儿子煞有介事的样子,我不禁好奇——他能行吗?他懂得什么叫论文?真的会有专家、院士到现场听一群毛孩子的报告?科技俱乐部为什么让儿子这么着迷?带着这种种好奇,我主动跟着儿子来到人大附中的新教学楼,当一个旁听者。评议会上,我很快就被感动了,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除了“感动”,我很难用另外一个简洁的词来准确地说明我当时的心情。 

我被儿子以及跟儿子一样参加科技俱乐部活动的中学生们给感动了。很长时间来,我们总是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如我们能吃苦受累、不如我们肯用功努力,他们养尊处优、懒、娇气、没有理想、不善于合作……这个评议会彻底颠覆了我们的成见。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看了那么多的书,查了那么多的资料,做了那么多的实验。“2008年青岛海面海流情况模拟模式的可行性测试报告”“阿基米德多面体研究”“适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聚甲丙烯酸降解试验装置”“分泌抗真菌抗生素细菌的筛选及其鉴定”……这一个个专业的论文报告,是我这个文科研究生毕业的家长绝对做不出来的题目,更何况他们用计算机所做三维动画、PPT文本是那么漂亮,令成年人望尘莫及。“课题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流程”“目前成果与下一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鸣谢”……他们报告的程式是那么的规范。仅“参考文献”一项,便令我这个来自老牌出版社的编辑大生感慨。要知道,许多成年人的论文也不能如此严谨规范地罗列“参考文献”,很多时候,这项工作是由我们编辑代劳核对的。可见,这帮孩子们得到了多么规范的指导,受到了多么严谨的训练。我由衷地感到后生可畏。儿子一代的独生子女们享受了改革开放以来各领域的发展成果;他们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拥有社会更广泛的关怀和帮助。他们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他们同样有吃苦敬业的精神,同样肯用功努力,只不过表现的形式可能和我们这一代人有所不同。我真的被他们感动了。我感到,我们很有必要放下成年人的偏见,重新认识独生子女一代,他们身上的种种问题,是不是应该首先从成年人自身检视呢? 

评议会上,我仿佛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了。“模拟模式”“海流检测”“数值预报”“初始场”“理想流体”“黏性阻碍”“水气黏度系数”“蝴蝶效应”“临界点”……一个个我很陌生的或知之不详的名词居然从儿子的嘴里娓娓道来。他不是一个毛孩子么?他什么时候懂得了这么多的东西?他怎么敢怀疑教授做出的东西?他居然通过自己的计算,发现了模式中的漏洞?在座的专家教授们给他提出了一大串的问题:“倒置的装满水的瓶子,会发生什么情况?”“湖边、海边的水,风速加大,水面有何影响?”“浪与水深有关么?”“对浪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当有充足条件的情况下,你如何对这份模式进行全面测试?”“你的创新点在哪里?你在老师给你的模式的基础上有什么贡献?”……他居然对答如流,真是不可思议!在我眼中,儿子胆小,不善言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想象不出他能如此侃侃而谈。于是,我被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感动了。科技俱乐部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多么广阔而灿烂的成长平台啊。在孩子们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会了他们怎样奉献、怎样合作,跳出分数的樊篱,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未来。我想,科技俱乐部在儿子的成长中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营养因素,儿子在这里得到的见识和受到的训练,将会受益终身。 

我还被参加评议会的教授、院士们给感动了。二十多位专家,有德高望重的尊长,有年富力强的俊杰。不论年长年少,时间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非常宝贵的。然而,他们于百忙之中坐在一起,倾听一群中学生的论文报告,并给予认真的评议和指导。专家们的提问,一听便是仔细看过孩子们写的论文后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有一些问题,孩子们答不上来或是回答不好,专家们便耐心的引导作答。联想到我所接触的一些教授“赶场”开会,会前不看材料,会上随意提问的情形,我实在是被这个为中学生举办的评议会上的这些专家们感动了,专家们严肃认真的程度不亚于一个同行间的专业研讨会。八十多岁的王绶琯院士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一排,整整一个上午竟不曾离席休息。陆龙骅教授在会上对我儿子提问之后,又在会后专门找到我儿子,指导他下一步还可以考虑进行的工作有哪些,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可以多考虑一下风对海浪的影响等等。陆教授还把一份蒲福风力等级表复印件提供给了儿子,显然,他是在看了儿子的论文之后就有所准备了。林群院士见没有时间跟我儿子多谈,主动提出让儿子跟他一起吃午饭,吃饭的过程中,他详细地询问了儿子在课题中所用到的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并指出了儿子的一些问题所在。我们并不认识陆教授、林院士,我是在他们的桌签上得知他们的名字。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中学生,给予这样悉心的关怀和指导,实在是令我这个做家长的万分感动。 

最后,让我感动的是专家们的午餐。我参加过不少有专家的会议,也请过不少专家吃饭,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像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评议会的专家们这样的午餐。二十多位专家,听说其中有不少的院士,在整整一个上午的会后,步入人大附中教工食堂,一人端一个托盘吃自助餐,那自助餐就像我们单位日常的午餐。我想,这大概是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经费有限,再有,就是这些专家院士们的高风亮节在日常生活中的显现了。只有这样的吃简易自助餐的机构和专家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出合格的、热爱科学的下一代。 

2006-12-11于评议会的第二天 

-------- 
偶向忙中作小闲,喜会旧知结新颜。——李双双自题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322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3148.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shijie - 平仄
收藏 IP: .*| 热度|

3 章成志 王春艳 吕新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