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应该说“如“托马”新出的一款15倍变焦镜头(Tamron,AF18-270mm),用了18片透镜13种组合的设计,其中包含了多个非球面透镜。陈文
如“托马”新出的一款15倍变焦镜头(Tamron,AF18-270mm),用了18片镜头13种组合的设计,包含了多个非球面镜头。
引用:是一种相当有“影响力”市俗说法。在理论上,无色散玻璃无法实现。用那么多块透镜的理由之一就是通过选用不同的玻璃材料来消除色散的影响。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镜头厂家也都是外购的。就民用镜头尺寸而言,气泡、缺陷等等也不是大问题。设计复杂结构的镜头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至少商用软件可以利用。陈文
这称为极低色散或无色散玻璃。优良的镜头玻璃,包括折射率、色散特性、硬度、应力、气泡、缺陷、温度系数、组分、工艺等关键参数,都是厂家绝不容外泄的核心商业秘密。即使凭借现代光学原理和软件,设计出复杂结构的镜头,如无高品质玻璃,终将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不出合格满意的镜头。
引用:把表面说多了。一个组合透镜只需要与空气接触的两个表面镀膜,玻璃之间是感光胶粘在一起的,不需要镀膜。陈文
镜头的膜也是关键。每片镜头有两个玻璃面,如18片镜头则有36个面,光线穿过每个面都有约4-5%的光强损失,累积的损失将导致光从最后一面玻璃穿出时,光强已所剩无几。这需要对每片镜头的玻璃面进行镀膜。优良的膜系结构(多层膜)、膜质材料和工艺将能够确保在可光见区、很宽的入射角(变焦)和变温范围,光线几乎都能无损耗地将图像信息传递到芯片上,获得高亮度的成像质量。
引用:知道和能做出来是两个世界里面的事情。陈老师的这种认识并不是某个人学识如何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整个中国知识界、学术界的一个认识水准。所谓的与洋人的“科技势垒”正是发生在这里。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研究出来的核心工艺原理和秘密都被深锁在厂家严加看管的保险柜里,不会在文献资料中有任何的透露和报道。
引用:也是个“市俗”的认识。面型的测量上看,老镜头不如新镜头,尤其是非球面的时候。过去很少能有非球面的透镜。另外镀膜也要老化,如果保存不当,还要有发霉的现象。古董的价值主要是在那个时间上,并不是在性能上。这一点,镜头也是如此。几十年过去了,老相机或已成古董遭淘汰,但优质的老镜头仍很值钱,具有很高的保值性。
引用:显然这里产生的用法不对。产生的电子数只能与进光量成比例。这里的道理应该是 电荷的存储容量与面积成比例,读出噪音与与面积成反比例。AD转换的8比特意味着可将浓淡分成256等级,这相当于一般胶片的浓度分辨率。仪器级的AD转换可以有16比特的,这意味着可以将浓淡分成65536个等级。像素密度的提高意味着单元传感器面积的缩小,这对于器件的感光度和光电动态响应等特性并不有利,因为传感器产生的光电子数与面积成比例。较大的像素面积将能够产生更多的光电子,具有较高的动态范围,能感知较弱的光。
引用:之后三段介绍了两项新的传感器技术。但是描述得不是很好,这里改写一哈。xystech
在便携式口袋机中,唯有“适马SP1” 高清晰图像质量达到了几乎可与“佳能5D”相比的水平,这是采用了一颗独特硕大无比的三层芯片的缘故,上市后好评如潮,却价格不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