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魔蝎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uistzxd

博文

关于通修课的一点想法

已有 4323 次阅读 2010-1-22 15:23 |个人分类:教学任务|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通修课

这学期首次开了一门通修课——食品安全与健康,现在学期已经结束,趁着最近学校出了一些规定,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在此做一些备忘。

通修课面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怎么讲,讲些什么,也是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学院领导在会上说了,通修课讲的好坏,关系学院的形象。讲的好能够给学院带来正面效应,讲的不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轻视。现在学院开出的通修课,可以说有很多门了,接近20门课程了。

通过这学期的授课,关于通修课的上课内容、考核方式、学生的想法等方面,有一些思考。

上课内容,食品安全与健康可以讲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因为这门课与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上课的内容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这学期主要讲了这样一些方面:(1)食品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食品、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等概念;(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食品污染,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这个当中花的时间还是很多的,特别是生物污染与化学污染;(3)保健食品这一块主要讲了保健食品与食品、药品的区别,以及目前保健食品市场上的问题;(4)食品添加剂,围绕食品添加剂,讲了食品添加剂的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及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及目前食品添加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5)食品安全法,讲了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订的背景,以及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包含的内容;(6)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HACCP的应用,讲了HACCP在一些食品安全上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8)另外还讲了关于膳食结构的平衡,从平衡角度上讲的安全与健康。

应该说这几个方面,内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总结一下这当中的问题,主要是对某些问题的阐述不深刻,某些问题只是指出来了,但不能好好分析问题。

上课的方式,主要是自己讲,结合了一些食品安全与健康方面的视频材料。因为教室大,人多,很少提问,很少采取互动的方式,学生表现的机会、或者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机会较少。关于这一点,我想在今后能不能适当增强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关于考试,考试是开卷的,预先给学生出了一些复习题,考试的时候他们可以带着找答案,当然有30分左右是找不到答案的。考试的时候,因为人太多,教室里坐的满满当当的,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学生用手机上网查询答案。有些学生比较老实,自己做完了就交卷,有的学生相互讨论。因此关于通修课的考试,是个问题,如何让他们独立完成,似乎无法实现。我在考场上说,不会的先交了卷来问我,学生似乎也不理睬。我劝他们不要讨论,独立完成,但是实在无法控制。

在我认为通修课的最后考试只是个形式,关键在这门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比如说平衡的膳食结构、养成一些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这些最起码对今后的生活会有一定帮助,当然其他诸如老师的魅力、老师的为人、老师的风格给了大家什么影响,那可能比较不太指望。学生的目的现在变得很功利,就是为了混学分来了,这么说也许不一定准确,但是至少是很多同学的心态。因此考试是不想为难大家。本着一个原则,开卷有益。让学生愿意同,乐意听,目的就达到了。

考试分数,一个班考试的分数平均分是88,另外一个班平均分是85。但是有一个学生后来给我发短信,说她每堂课都来的,考试的时候,也是独立完成的,但是分数不高,只有82分,说不公平。我想她说的很有道理,平常都来上课,考试也是靠自己的,这样一些学生,本应该说是应该给以肯定的。这样想来,我也觉得不太公平。我劝这位学生,这个分数不重要,不影响评优评奖。但她还是觉得有些郁闷。

平常上课的时候,我并不想去点名,因为我总是这样想,大学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谁想来就来,不想来也不用去勉强,所以很少点名。但是学校要求有平时成绩,要求老师抓到课率,抓课堂纪律,所以我还是会去点上1-2次名。我想今后还是要点名,按照要求,点上5次,另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经常跟同事讨论大学老师的地位最低了,从幼儿园老师、到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最后到大学老师,大学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最低的。上次与我小学女儿的班主任说了这件事情,她说大学期间,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是藏在心里的。我想也是的。

所以我想努力做个好老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372-289499.html

上一篇:申请项目快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下一篇: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进行分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