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不断有杨元元的最新消息,其实是在翻开历史。东方网 12月10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2009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内用毛巾上吊自杀。 26日的事情,10日才出新闻,其实已不是新闻。当在网上看到杨元元的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的时候,不禁觉得这个30而立的女孩子的职业规划一定让她不自在,提前进入“烈士”的行列。其经历如下:
●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市
●2002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2002年8月-2004年8月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担任英语讲师
●2004年9月-2005年9月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担任客户代表
●2005年9月-2009年9月无就业记录
●2009年9月考取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年11月26日早上杨元元在宿舍24#506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
从以上的经历可以得出:大学读的是名牌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然后在一家民营企业干着与专业不太相关的英语讲师,一干两年。最终选择跳槽,去了保险公司做客户代表,甚至要做销售的工作。据其弟弟说,在保险公司干了一年后,在2005年9月-2009年9月这4年的时间,换过多份工作,干过杂志社,也做过小买卖,要养活自己和母亲,然后攒钱。直到2007年,杨元元把拖欠的武汉大学的3970元学费还上,拿到了本科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后来考取了国际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实不难看出杨元元的工作经历十分混乱,似乎是一个“全才”人物,换的工作跨度大,就连考研究生的跨度也很大,证明了她学习能力很强,但同时也证明了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职业??没有什么规划。
2002年-2009年这7年间,杨元元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所在,没有寻觅到自己喜欢的职业,这7年她内心一定不平静,尤其在和一些成功同学的比较下就会更加感到惭愧和难受。因为时间过去了,不能复返,30岁的她是家里的老大,要承担家庭责任,但她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弟弟也在读书,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另外,一个女孩子已经30岁了,在她的研究生同学中她应该属于长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自然会被7年的“代沟”阻隔,其中恋爱婚姻是每个女孩子向往的,她何尝不是?但已经30了……读了国际法专业之后,不知道她有没有想好以后从事什么?如果没想好,她一定不自在,校园始终是宁静淡雅安全的环境,回来歇歇吧!7年后的考研是不是她的一种回避社会表现呢?
其实不难看出,杨元元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她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念大学期间始终勤工俭学,担负起自己和弟弟的学费,这些足以证明!毕业后马上就去工作,为了偿还贷款,支持家庭。但工作不能只满足生理和生活需求,更要满足精神需求,频繁的工作调换可以看出杨元元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需。
职业规划问题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它会让一个人内心很平静,因为目标很坚定,就不怕过程的风风雨雨!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就是,发展出一个让人的幸福最大化的职业。
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关于自己的话题:
1. 你到底要什么?
你可以什么都要,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重点。比如说你希望即有钱又稳定,但是你一定先要确定:我是在有钱的前提下稳定,还是在稳定的前提下有钱?
2. 你有什么能力可以换来你要的?
你凭什么交换你要的东西?是你的能力、资历、资源?能力分成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资源分成人脉资源和物质资源。
3. 你如何长期持续的给予这些?
你是否具备长期在这个地方发展的能力和天赋?你是不是愿意长期的干这件事情?你的兴趣有多大程度会变成志趣?
杨元元可能了解的少了一些,因此盲目的在职场拼打,一不小心有回到了学校!试想一下,如果杨元元现在在上海一家外企干法务工作(因为她教过英语,英语能力应该不错),同时在上海海事大学攻读国际法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把母亲接到了上海和自己一起住。这样情境下,她会不会选择自杀呢?
尽管回到了学校这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但杨元元内心始终很矛盾和纠结。尽管读的是研究生,但对未来始终是有恐惧感的,因为会想到大学本科毕业后这“动荡”的7年。
媒体称:杨元元的简历显示,自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其本人工作简历没有记录。毕业后事隔7年,重返校园,应该有一段“故事”。而这段并未显示的“工作经历”与其死因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能是直接原因。
这个原因值得探索!!
作为导师不仅要教科研方法和知识,更多的要指导研究生学习如何选择和定位自己的人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