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 & He Publishing 华誉出版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hepublishing 出版创新﹑及时﹑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期刊和图书

博文

学术造假新方式:数百篇论文引用“虚假”细胞系

已有 633 次阅读 2024-6-4 14: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年来,科研诚信问题频频引发讨论。最近,一项来自悉尼大学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学术界中新的造假方式。Science期刊也以“数百篇癌症研究论文中提及的细胞系似乎子虚乌有”为题报道了这项研究(图1)。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论文工厂的新造假手段,也警示我们科研领域亟需加强自律与监督。

截屏2024-06-04 14.40.43.png

截屏2024-06-04 14.40.52.png

图1. 来自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学术界中新的造假方式,Science期刊也以“数百篇癌症研究论文中提及的细胞系似乎子虚乌有“为题报道了这项研究(截图来自Misspellings or “miscellings”-non-verifiable cell lines in cancer research publications | bioRxiv;Hundreds of cancer papers mention cell lines that don’t seem to exist | Science | AAAS)

学术丑闻的揭露

由悉尼大学的癌症研究员兼数据侦探詹妮弗·伯恩(Jennifer Byrne)领导的研究团队调查了2004年至2023年间发表的420篇癌症研究论文,发现其中多达235篇论文提到了拼写错误的细胞系。这些拼写错误的细胞系中,涉及其中七个细胞系的细节(表1),明显表明这些实验可能并未实际进行。

表1. 不可核查(Non-verifiable)的七个细胞系被描述为用于独立细胞实验的原创论文(表格来自2024.02.29.582220v1.full.pdf (biorxiv.org))

截屏2024-06-04 14.41.01.png

伯恩表示:这看起来像是大量捏造的数据和实验,而这些所谓的实验可能从未发生过。一些不存在的细胞系已在文献综述中被引用,这可能会误导许多从事类似研究的科学家。”

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武汉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Shen Chao对此表示,虚假细胞系的广泛出现说明了科研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需要国际学术界共同努力应对。Shen Chao指出:“这些揭露突显出细胞系标准化报告等方面的紧迫需求,维护研究的完整性和可重复性。”

近年来,研究中的人类细胞系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伯恩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更为严重的缺陷。这些并不是因误认已知细胞系而产生的错误,而是可能存在的完全捏造。

研究细节与事实

伯恩团队的研究最初是通过检查癌症研究论文中拼写错误的细胞系,来判断这些细胞系是否受到了污染或被误认。发现了235篇论文中的拼写错误后,研究团队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论文中对相同的七个细胞系提到了各自不同的实验结果,如同这些细胞系与拼写正确的已知细胞系毫无关联。

此外,这些涉嫌存在问题的论文往往没有详细说明细胞系的产生过程,也缺乏常见的遗传指纹数据。进一步调查还显示,这些论文引用了美国类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等资源库来购买这些细胞系,但实际上这些细胞系并不存在于任何资源库中。

研究小组最终在150种期刊上发现了235篇存在类似问题的论文,其中包括Cancer LettersOncogene等影响力较大的刊物。多数论文的作者隶属于中国的医院(表2),这一群体过去就因论文工厂的问题而备受关注。

表2.文献综述、评论、书籍章节、原创文章和预印本中发现的不可验证细胞系出现频次最高的国家与机构。

截屏2024-06-04 14.41.09.png

警示

伯恩推测,这些论文工厂的作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论文中复制了拼写错误的名字,而不是直接编造新的名字,以避免引起知识渊博的读者的关注。她直言,这些可疑行为“几乎不可能是真正的研究人员所为”

伯恩说:“要明确证明某些东西不存在是很困难的,但从我们的分析来看,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她的团队计划进一步拓展研究,尽管他们已经在现有样本中识别出了23种拼写错误的细胞系,但由于工作量的限制,本次研究仅限于分析了420篇论文。这意味着,问题的实际规模可能要比我们目前看到的要大得多。

这篇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科研诚信的强烈讨论,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术界的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管。

参考资料:

Hundreds of cancer papers mention cell lines that don’t seem to exist | Science | AAAS Misspelled cell lines take on new lives — and why that’s bad for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 Retraction Watch 2024.02.29.582220v1.full.pdf (biorxiv.org)

科学网末尾.jpeg

vx.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6327-1436834.html

上一篇:CSP|热情守护:AI赋能智能手机热成像,开创乳腺癌筛查新纪元
下一篇:JCTH|RAMP1通过抑制ERK/YAP通路保护肝细胞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藏 IP: 111.172.1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