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解读
刘广明(河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这是一项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一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着力点。从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角度,学习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会对我们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把握《决定》中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路,我们认为就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认真实施“1234工程”。
“1234工程”中的“1”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握“一个中心”,即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对此,《决定》中的相应表述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1]对此类人才,我们的定位是“学历+技能+素养”。此处“学历”的内涵是指高等职业人才要具备相应专业的基本知识,既包括基本的人文知识,也包括相应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内涵是指高等职业人才应该实现与相应专业实践的无缝对接,具备相应专业及与之配套的生产线所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素养”的内涵是指高等职业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具备团队意识与素养,具有良好的人品。
“1234工程”中的“2”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把握住“两个教育教学平台”,即理论教育教学平台和实践教育教学平台。“两个教育教学平台”具有丰富的内涵。《决定》对此的表述是:“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此进行解读,我们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程中,要努力实践以下内容:第一,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知识与技能并重。第二,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力度,认真建设校外实习、实训、顶岗基地,努力做到实践和理论学习时间各占一半。第三,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应该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60%以上。
“1234工程”中的“3”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牢牢撑控好“三个把手”。一是以制定高等职业人才的“三维结构标准”为把手,明确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核心竞争能力指标;二是以三个学期为把手,实施高等职业人才的“私人订制”;三是以“三个结合”为把手,实现高等职业人才的“高就业、高技能、可持续”。
第一,制定高等职业人才的“三维结构标准”。即高职人才的学历、技能和素养内涵结构与标准。学历指的是高职专科人才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点,包括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业务拓展知识。对每个类别的知识,学校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并在实践中予以实施。同时,在学历知识学习中,应该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指的是高职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即适应专业生产线的能力,就是毕业生的潜在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高职人才应该按行业标准制定能力标准,并让所有学生在毕业时获得相关专业从业资格。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人品,是一个人对职业、对工作的敬畏心、责任心和良心。
第二,制定小学期的实施方案。小学期,是中国高校向美国学习的产物。一些大学对这个为期只有短短一月左右的新生事物寄予厚望,期待它能承担起众多沉重的使命。正如有的高校在其官方网站上雄心勃勃地表示,开办小学期是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国际性”。我们开设小学习,就是要完成高职学生关于学习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私人订制”。通过小学期,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需要、规划目标需要。在小学期里,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自己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项目。
第三,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尽力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标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职业教育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缝“对接”。对此,《决定》指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三个结合”的目标是培训职业人才的就业能力和潜在的发展实力。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适应专业需要的课程;制定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标准和实施方案;积极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其它技能。
“1234工程”中的“4”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认真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四个面向”,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二是坚持四个培养方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三是坚持“全人计划”,优化育人环境;四是坚持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耦合机制。
第一,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要求高职学校心中想着社会,想着如何为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中完善与实现高职院校的职能;“面向市场”要求高职学校既要适应市场要求,也要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同时要建立适应市场的基本机制与制度,人员素质也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面向企业”要求高职院校心中有企业,“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知道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企业人员的学历与技能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努力方向;“面向学生”则要求高职院校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基本需求、基本态度,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私人订制”。
第二,坚持四个培养方向,即就业导向、创业导向、学术导向、国际化导向。就业导向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虽然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高达90%,但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命在于持续地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导向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第一位的目标。创业导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半年后月收入为2940元,毕业自主创业比例为3.3%。[2]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为1%,说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创业可以带动就业,为了这个3.3%,高职学校也应该把就业导向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导向。学术导向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满足一些学生的学术愿景。学校要创造条件,搭建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分转换机制和相关能力培养。“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从而使高职毕业生有机会实现专升本,直接考上研究生、博士生。国际化导向是指要“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击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四个培养方向是高等职业人才实施人才培养“私人订制”的基础和方向。
第三,坚持“全人计划”。全人计划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息育人让学生对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落实“全人计划”的具体方式:努力促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让高等职业教育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把全员育人落在实处;扎实做好研究,做好全过程育人,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要努力创造条件,做到全息育人,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对高等教育的有利影响,把高职的教育教学过程延伸至“泛在教育模式”,即让每个学生可以时时、处处地可以学习。让学习资源、教师指导遍布在学生的成长时空之中。学生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时时处处得到资源、得到教师指导、得到同辈支持。全人计划的最终目标是高职院校真正做好教育引领工作,让学生对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负起主要责任,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习惯。
第四,坚持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至少有四个利益相关者: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家长)。对高等职业学校来讲,就是要努力搭建平台,完善利益相关者合作耦合的机制。《决定》提出“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四者耦合的平台和机制之一。在这其中,高校还是要努力发挥企业、协会、政府和家长的功能,为培养人才服务。《决定》同时明确了政府、企业的职能与责任。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企业的责任是“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3]“到2020年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初步建成300个富有活力和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4]当然,在办学过程中,高等职业学校还要把家长和学生纳入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让家长和学生成为学生自己进步的动力与支撑。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董洪亮. 高职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九成[N].人民日报. 2014-07-16( 08版).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