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学术场域中也不能讲真话吗? 精选

已有 7308 次阅读 2010-6-1 09:32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研究生, 答辩, 求真

近日参加了一些学校研究生答辩的评委工作,真真切切再次感到我们的学术已经市场化、政治化、行政化、形式化了。特别是在一工科类大学中进行的“思想政治”专业的研究生答辩,更是如此。明明7个答辩人的论文做得“很不像样”,却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扬”。我讲了几句“建议”之类的话,被视为不合时宜,不讲交情,让“院长难堪”。我是彻底糊涂了,答辩中评委提一些意见和问题,怎么就成了“不合时宜”呢?在此等生态环境中,我们的学术如何能够求真呢?如果在学术场域中,人们都假话连篇,一代一代的学术人才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呢?我们的创新人才计划将会落空,“钱学森之问”将永远无解,诺贝尔奖将是一种想象。

市场化

市场化就是讲求公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我们一些学校的答辩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畸形的市场。公开说假话,公平对待所有答辩人,讲完后拿评委费,然后吃饭,最后走人。今天我校请你,明天你校还得请我,你给我多少钱,我也得给你多少钱,讲求等价交换。答辩成为一种噱头,利用答辩平台构成当权者的社交圈,积累社会资本才是根本。通过你来我往的互相交往,互相搭台,彼此感情加深,免不了以后要互相照顾。你如果把“答辩”当成“答辩”,就是破坏了游戏规则。全中国大学都知道,最后的答辩只是一种过场。既然是过场,就要赋予它更多实惠的东西才更有价值。由此,使学术性的“答辩”转为市场化的“交易”,性质变了,规则当然要变。

政治化

与上相对应,在市场化主导下的答辩必须具备“政治化”特质。即答辩成为一种手段,成为一种关系,成为一种符号,成为一种资本。这也就要求评委在答辩中要注意自己的政治词汇的运行。一般讲来,评委要认真地指出该论文的优点,创新点。注意:评委讲这些话,学子们千万不要认为是对你论文的真实评价,这其实是评委给你导师的颂歌,这是政治而不是学术!然后评委也会严肃地“鸡蛋里挑骨头”,学子注意:这是给你的建议,但更为主要的是这是评委自我水平的展示。这同样是政治而不是学术。答辩是一个社会资本积聚的平台,运用的是政治化的智慧和话语。

行政化

答辩本是一种学术性的活动,但在一些学校,这种活动已经转化为一种行政化的场域:在这里,“带长”的学者、教授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在一些学校里,这种活动由学院的院长、书记出面来组织。更为严重的是最后论文的评优,更体现了行政化的魔力:在一学校最后论文的评优中,我认为最好的一篇(只是我认为,可能我水平不高,可能认识不同。)没有被推为优秀,而评为优秀的两篇论文的作者却分别是校宣传部长和学院院长的学生。学术评价成为了行政分赃。如此导向,天下学子谁还做学问呢?无怪呼现在的研究生选导师一般都选“带长”的,因为他们社会资源多,在上学期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毕业时可以通过导师的“社会资源”找得一个好工作。“研究生研究生越来越会‘研究了’,也越来越‘不研究’了”!

形式化

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其负荷着很实在的内容。一般讲来,通过答辩可以检验研究生的研究基本功、论文水平、思维空间、未来方向等。可某些学校的答辩已经完全形式化了。其评委组成首先就是形式化,在最近一次的答辩会上,除了笔者和另一外聘专家外,其余三人皆不是硕导,只是一般副教授。不是说不可以,但非硕导占绝大多数,让人难以理解,只能理解为是一种过场。再就是问题,越来越形式了,专家现在能够通读全文的不多了,基本上是不疼不痒找个问题算是交差。学生的回答也是形式,答对答错没有关系,因为答辩结论已经写好!全然形式化了。

由此“四化”,我彻底理解了答辩的“潜规则”了。我也知道我的“建议”为何“不合时宜”了。只是不知,当学术场域中假话连篇时,学术还叫不叫学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30828.html

上一篇:五月高教关键词
下一篇:是大学校长还是博导?
收藏 IP: .*| 热度|

20 王建设 武夷山 王芳 蒋永华 朱志敏 曹聪 唐小卿 刘艳红 吕喆 王启云 郭桅 侯成亚 张旭 陈辉 唐常杰 武京治 丛远新 李海峰 侯振宇 aichengzh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