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结合国际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和上海十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近万人临床实践数据,首次提出肠菌移植疗法(FMT)对肠内和肠外疾病的治疗响应规律,系统讨论临床实践中供体、受体和临床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以提高重大慢病患者对FMT疗法的治疗响应。
图1 肠菌移植疗法的应用疗效、困境及破解方法论文导读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和陈启仪研究团队在hLife上发表题为“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Present controversies and future prospects”的论文。文章结合国际上最新发布的FMT临床试验结果和本中心近万例临床实践数据,首次提出了FMT疗法对肠内和肠外疾病的治疗响应规律,重点讨论了当前FMT临床应用中所存在的争议以及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详细探讨了大数据平台对于现状的“破局”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中的实践结果和未来前景。
扫码阅读原文
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当前临床科室收治大量肠道菌群紊乱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FMT疗法被认为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手段,但各类疾病对其响应性尚不明确,因此亟需明确该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响应决定因素等关键问题,以期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文章首先介绍了世界范围内FMT临床试验的开展现状(图2A),结合国际上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图2B)和国内8036例患者FMT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图2C),提出FMT疗法对于肠内和肠外疾病的治疗响应规律:即肠道急性炎症性疾病>肠道功能性疾病>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肠道器质性疾病>肠外疾病(>:疗效优于)。
图2 FMT临床应用的国际现状
(A)已发布的FMT相关临床试验;(B)FMT疗法随机对照试验的响应率结果;(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展的8036例患者FMT治疗和随访结果
随后,文章对FMT过程中决定患者治疗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图3),讨论了超级供体的临床和菌群特征、供体标准化的可行方案、患者接受FMT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供受体菌群健康稳态的定量评估方法,重点介绍了FMT供体的筛选方法、患者接受治疗前的肠道准备工作以及针对具体治疗目的所采取的FMT方案。
图3 决定FMT治疗响应的供体因素、受体因素和临床因素
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如何应用大数据平台改善各类疾病的FMT治疗预后(图4A),包括组学和临床数据的筛选和纳入、生物信息学算法体系的搭建、贡献变量的鉴定和验证、供体-受体配型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图4B)。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FMTdb实现对18种疾病特征微生物的鉴定(图4C),有望将FMT的平均有效率提升至90%以上(图4D)。
图4 FMT大数据分析平台(FMTdb)的搭建和应用
(A)FMTdb的网站示意图;(B)FMTdb的架构示意;(C)通过FMTdb实现18种疾病的菌群分类;(D)通过FMTdb精准匹配患者和健康供体以改善患者FMT治疗预后
最后,文章系统探讨了FMT临床应用的“终极难题”,即患者原籍菌对供体移植菌的定植拮抗。文章指出,患者肠道原籍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通过生态位抢占、抑制性改造、适应性进化等途径抑制FMT过程中所移植的健康菌群的定植(图5),导致目前FMT疗法菌株植入率普遍低于50%。后续研究需要在大数据模型的指导下,从移植物的制备优化、供受体的精准匹配、益生元/益生菌以及饮食辅助等角度提高供体菌群的受体植入率,最终改善重大慢病患者群体的FMT治疗响应。
图5 FMT过程中患者肠道原籍菌抵抗移植菌定植的五种主要机制
作者简介
田宏亮 副研究员
第一作者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肠道菌群与肠动力障碍疾病
王新军 博士后
第一作者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肠道微生物群演化发育及失调重塑机制
陈启仪 教授
通讯作者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肠菌移植治疗重大慢病
秦环龙 教授
通讯作者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肠菌移植术及其临床标准化应用
引用格式:
Tian H, Wang X, Fang Z,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Present controversies and future prospects. hLife2024;2:269–283.
期刊简介
hLife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浙江大学陈廷烨大健康学院,西湖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和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联合支持,与国际出版商爱思唯尔合作的的健康科学领域综合性英文期刊。
hLife聚焦健康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融合发展。期刊发表与医学相关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生理学、免疫学、结构生物学、疾病监测、肿瘤、药物、疫苗和健康政策等。
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投稿网址: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hlife
hLife期刊邮箱| hlife@im.ac.cn
电话|(86)10-6480757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