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 ...

博文

稳定同位素检测技术在鉴别龙舌兰酒(Tequila)酒中的应用揭秘

已有 1501 次阅读 2024-2-19 20:19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当我们谈论到特奎拉酒(Tequila,我们实际上是在探讨一种源自墨西哥大地的独特烈酒文化,它的灵魂就是那株生长于阳光普照下的蓝色龙舌兰。然而,在市场中,如何确保每一滴Tequila都是来自正宗产地且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酿造而成呢?这就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之一——同位素分析技术。

  1. 龙舌兰(Agave):地理特性和生物标记

Agave作为制作Tequila的关键原料,其独特的地理特性、种植环境和品种选择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尤其对于酿造高品质Tequila所必需的蓝色龙舌兰而言,其生长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都可能在其体内积累形成特定的同位素特征。

2. 特奎拉酒(Tequila):法律规范与质量保障

按照墨西哥法律规定,只有使用哈利斯科州特定区域种植并经过认证的蓝色龙舌兰制成的烈酒才能被冠以“T

equila”之名。而100% Agave的标识则保证了产品不添加任何其他糖分或酒精成分,完全由纯正的蓝色龙舌兰提炼而成。image.png

3. 同位素鉴定:揭开真假面纱

同位素技术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测量乙醇或其他化合物中的碳(C)、氢(H)等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值,科学家能够揭示出隐藏在酒体背后的秘密。比如,不同地域的水源、气候条件以及植物代谢途径会导致产物中同位素比率的不同。因此,通过对Tequila样品进行同位素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其原料是否真正来源于规定的产区,并识别出是否采用规定比例的蓝色龙舌兰发酵而成。

例如,碳同位素分析可以区分出C3植物(如某些用于酿制非Tequila的龙舌兰品种)与C4植物(如蓝色龙舌兰)之间的差异,因为两者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对碳同位素12C和13C的偏好性不同。同时,氢同位素(氘/氢,D/H)比值也能反映酿酒用水及环境湿度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产品的地理来源。

综上所述,借助同位素技术,我们可以科学地鉴别出真伪Tequila及其原料Agave,从而维护这一具有严格地理标志保护的传统饮品的品质和声誉。这项技术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也为酒业监管机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助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全球范围内Tequila市场的健康发展。

image.png

乙醇的碳氧同位素区分龙舌兰酒的掺假

引自:https://analyteguru.com/food-adulteration-and-mislabeling-fraud-on-a-global-scale/

科普知识—特基拉酒

Tequila酒(又称特基拉酒)是一种源自墨西哥的著名烈酒,主要以特定品种的龙舌兰植物——蓝色龙舌兰(学名:Agave tequilana Weber var. azul 或 Blue Agave)作为原料酿造而成。根据墨西哥法律的规定,只有在哈利斯科州以及少数几个特定地区种植、收获并经过认证的蓝色龙舌兰才能用于生产Tequila。制作Tequila的过程包括收割成熟龙舌兰的心(也称为piña),通过蒸煮提取其糖分进行发酵,然后进行至少两次蒸馏得到高度纯净的酒精。按照品质和陈酿时间的不同,Tequila可分为多个等级:

  1. 白色或银色(Blanco/Joven):未经橡木桶陈酿或仅短暂陈酿后过滤澄清,保持了最原始的龙舌兰风味。

  2. 金色或琥珀色(Reposado):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两个月但不超过一年,赋予其金黄色调和复杂的香气。

  3. 龙舌兰老酒(Añejo):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一年但不超过三年,口感更加醇厚,色泽更深。

  4. 特别老酒(Extra Añejo):自2006年起增设的新类别,需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三年以上,具有卓越的复杂性和深度。

Tequila通常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饮用方式而闻名,如搭配盐边和柠檬片的经典“龙舌兰一口干”(Tequila Shot)。此外,优质的Tequila还常被用于制作各种高级鸡尾酒,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烈酒爱好者的追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22236.html

上一篇:《环境化学》杂志:阳光晾晒衣物为何飘香?国际跨学科合作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奥秘
下一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回顾
收藏 IP: 122.192.11.*| 热度|

2 农绍庄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