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世纪科学的璀璨星河中,Arthur Jeffrey Dempster(1886年8月14日-1950年3月11日)是一位卓越的加拿大裔美国物理学家,他的名字与质谱仪这一革命性科学仪器的诞生紧密相连。Dempster不仅发明了第一台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质谱仪,更是通过它揭示了原子世界的奥秘,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物理学以及核能研究的发展。
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Dempster,在学术生涯的初期便展现了对物理学无尽的热情和深厚才华。他在多伦多大学接受了全面而严谨的教育,分别于1909年和1910年获得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之后选择远赴德国继续深造。1914年,他决定移居美国,并在芝加哥大学开启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一章,最终于1916年在那里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1918年,Dempster完成了他的开创性工作——构建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这种精密的设备能够精确地分离并测量各种带电粒子的质量,包括原子核和分子碎片,从而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来探究物质的基本组成。同年,他加入芝加哥大学教职团队,将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者。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Dempster的研究焦点进一步集中于利用质谱技术寻找化学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上。他对这项工作的专注和执着使他在同位素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尽管他的发现数量稍逊于质谱仪的真正发明人Francis William Aston,但其成果仍然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6年,Dempster与美国物理学家Kenneth T. Bainbridge及奥地利物理学家J.H.E. Mattauch携手合作,共同研发出了更为先进的双聚焦型质谱仪。这一新型装置在测量原子核质量方面实现了更高的精确度和分辨率,标志着质谱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Dempster的职业生涯中最为世人瞩目的一个贡献是发现了铀-235同位素。这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同位素后来成为了原子弹的核心组成部分,引发了全球对核能应用的深刻反思与激烈辩论。他的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物理学的历史,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Arthur Jeffrey Dempster的一生,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独到的创新思维和卓越的科研成果,树立了科学研究者的典范。他的名字永载史册,成为质谱学和核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仍在使用基于Dempster奠定基础的质谱技术,不断拓展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边界。
参考资料:大英百科全书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rthur-Jeffrey-Dempster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