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科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yz

博文

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已有 2298 次阅读 2018-6-12 19:1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认为我应该回答出了这个问题,用“应该”一词是因为我非哲学专业,不确定论证过程是否完全严谨可靠,毕竟这是个哲学问题,就好像数学问题要用数学中已证明可靠的数学方法论证一样,而我没有学过哲学论证方法。

  可把存在分为物与人(智慧生命),首先可论证物皆有价值。


       物可分为以下几类:未发现的,新出现的,可研究的,可使用的,好像无用的,成为历史的,等。未发现的比如有探索价值等,新出现的比如有新闻价值等,可研究的比如有研究价值等,可使用的比如有使用价值等,好像无用的其实拥有的多是负价值(关于负价值,一会儿再谈),成为历史的比如拥有历史价值等,其他物应该也都能找到相应价值。

  说一下负价值。我们平常所言价值其实指的是正价值,有如整数中的正整数,那么负价值就好像整数中的负整数。承载负价值的东西,比如,平常我们所言的占据空间或占用时间或两者皆占的但是好像哪都用不上的东西。并且,负价值物不会总是只具有负价值。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从一瓶空饮料瓶上发现出它的正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在某种条件下对其变废为用。有人会问,宇宙中遥远处的一个基本粒子有什么价值?从一个角度看,该粒子占用了空间却好像对人没什么用,因此对你来说就是负价值物;从另一个角度看,该粒子的存在是有因缘的,可以追溯该粒子的因果一直到宇宙诞生之初,若该粒子此时突然消失,那么其所相关 的因果链全部会受影响,本来在整个宇宙通行的某些物理定律就出现了反例,构造世界之屋的规则大概就会变得不再那么真(稳定)和美(和谐),从这个角度看,该基本粒子具有了正价值(不可或缺性)。总结,有些看起来没用的物品具有负价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者环境变了可能就具有正价值了。退一步讲,某物暂时仅具有负价值也无碍我的证明,负价值也是一种价值。

  说完了物的价值,再说说人(智慧生命)的价值。回看前文,你会发现物的价值其实都和人(智慧生命)有关系,无论探索、新闻、研究、使用、厌弃、历史或其他,都是应人的某种需求与相应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可得到一个结论,人(智慧生命)使万物(物以及人的物性一面)有了价值。所以,可以这么说,人(智慧生命)的价值是使万物(物以及人的物性一面)有价值,而且此功能是人(智慧生命)的被动功能,任何一个智慧生命,只要其存在,无需其他条件,便有此价值。

  再回到存在(物与智慧生命)的价值这个问题上来。我已论证了两个要点:物有价值和人(智慧生命)有价值。存在分为物与人(智慧生命),物与人(智慧生命)二者皆有价值,则存在有价值。这里还有一个小关节:物与人(智慧生命)存在吗?我认为存在,我想正在看文章的你也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即便只存在一个智慧生命也算智慧生命是存在的。

  可能有人会问:是否存在无价值的东西?一样东西,追溯其因果,其在诞生之初必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要变成无价值的东西有一个过程,当那样东西真的濒临变成无价值物的时刻,我认为它的价值会跳向0价值。0价值物不是无价值物,我认为它们具有潜在价值等。我倾向于将0价值归类为正价值。

  人人都喜欢正价值而讨厌负价值,那么你就需要在生活中多发现多创造正向的东西,少发现少创造负向的东西。有人可能会这样想:负价值也是价值,我发现和创造负价值好了。其实负价值是在他与其他人或物的负向关系中产生的,我认为一个人的负向关系越多,他的生活就会越悲惨,尤其指其精神生活。还有些人,与周围存在的联系太少甚至没有,那么他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会越来越淡,可能最后会归于无。

  以上所讲之价值,可能物性价值居多而人性价值居少。人除了可使万物有价值这一基本价值外,不妨再多一些其他的追求,比如发现或者说创造更多的人性价值。如何做?我认为以下的“五个方面”之前四个方面应该会对您有所帮助。


  五个方面:

       一、了解自我、了解世界,同时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具体来讲,是各方面信息的获取与消化,包括外界讯息与自身感受,由于信息过多,只挑有代表性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为第二方面做准备;

       二、超越自我,其实第一方面中的调整和完善也是超越的意思,而在这里将这个词单列出来有强调的意思,指一种总体的自我超越、质的飞跃,第一方面的工作越充分,这一方面做起来应当会容易些;

       三、回答“我存在的价值”、“我生命的意义”、“我活着的目的”三个问题中任一个;

       四、帮助其他人使他们能回答第三方面的三个问题中任一个;

       五、回答“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活着的目的”三个问题任一个。

       五个方面并不严格区分先后顺序。


       我的言论未必正确,错漏处还望海涵与指正,也欢迎补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791-1118636.html

上一篇:新以太描述(“包容”光速不变)
收藏 IP: 36.149.19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