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22年7月6日如期召开,其重头戏之一是颁发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今年的菲尔兹奖得主有四位,分别是:
法国数学家度米尼尔-柯平(Hugo Duminil-Copin),方向是概率论。
韩裔美国数学家许埈珥(June Huh),方向是组合几何。
英国数学家梅纳德(James Maynard),方向是数论。
乌克兰数学家维娅佐夫斯卡(Maryna Viazovska),方向是组合几何。
特别是诗人数学家许埈珥的传奇经历,使得以陶哲轩、舒尔茨等一路开挂的数学天才云集的菲尔兹奖得主中多了一些别样的色彩。本文试图介绍与菲尔兹奖有关的一些奇闻趣事。
1. 同样作为科学的最高奖——诺贝尔奖,其得主中当然不乏有像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费曼、克里克这样的天才,但也并非所有的诺奖得主都是如此。他们中有的凭借把一个问题研究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有的凭借的是对先进研究工具或时机的把握,而有的凭借的是逆天的运气。
这也容易理解,毕竟自然科学中的新发现,是从0到1的过程,可能最初面对的是一片内卷程度并不高的蓝海。知识、洞察力、灵感和运气都有可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比如被誉为“生命天书解密者”的桑格也许就不是那种所谓的天才。桑格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一次奖学金也没拿过,研究履历极其普通。博士毕业时,为了打动各个大学的教授,从而继续从事心爱的科学研究,桑格在求职信后面加了一句“我不缺钱,可以不拿工资……”。
在剑桥大学的一个地下实验室里,他花了12年的时间,有的时候还得自掏腰包,成功测定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氨基酸序列,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80年,桑格又因为发明了快速测定DNA序列的“双脱氧链终止法”,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 我们知道,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不超过四人,平均下来每年的获奖人数不超过一人,而且只奖励给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天才,相较于诺贝尔奖每年两至三人的获奖名额和没有年龄限制,菲尔兹奖的获奖难度可能大于诺贝尔奖。
因此菲尔兹奖的竞争是极为激烈的,获奖者大都是万里挑一的数学天才。他们通常有傲人的学习履历,传奇的科研经历以及开挂的人生经历,头顶上大都打着年少成名的光环。就如华罗庚先生在剑桥的导师哈代他的《一个数学家的自白》中所说的:“年轻人应该证明定理,而老年人则应该写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