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几十年,人类将会进化到在基因和蛋白质层面上自由实现所需各项生理机能的编辑、改造乃至创造的阶段,这使得无论是疾病的医治,身体机能的增强,还是变得更聪明、更美丽都会成为现实,接下来“永生之梦”自然是人类追求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知道,人类的有机身体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观点来看,是一个普利高津所认为的偏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即在开放和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系统在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形成和维持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利用耗散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熵增”,即源源不断的通过从外界摄取负熵来抵消生命活动所带来的熵增,使生命系统从原来向着无序状态的趋势转变为有序状态,从而使生命体维持在一个低熵的、高度有序的状态。此即薛定谔所谓的“生命赖负熵为生,从环境中汲取‘有序’来抵偿由生命活动带来的无序,抵抗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而使生命体自身维持在一个稳定且相当低的熵值水平”。
据此可知,生命系统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在基因与蛋白质层面上所做的努力,无论是器官的再生移植,还是改造免疫系统、循环系统,乃至调控全身的新陈代谢网络,也只是在延缓衰老而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生或者生命体的随时换新,可能需要把意识移植入金属或新材料构建的身体中,或者更进一步的,通过脑机接口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与现实环境实时互动,即所谓的“缸中之脑”。
但众所周知,大脑本身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永葆青春,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也许就是大自然为了抑制人类的此类永生术而设置的门槛。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事实上,根据约翰•惠勒的“万物皆比特”的深刻洞见,所谓的意识按照现代生物学的理解不过就是860亿个神经元所构成的神经网络的连接结构,如果能把大脑的整个神经网络扫描下来,上传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就有可能实现在信息世界的永生。但同时根据著名的“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本质上来源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扫描神经网络的同时,原始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信息也会被破坏掉,也就是说灵魂与肉体的永生和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永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有点像“忒修斯之船”,究竟谁是我,而我又是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