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编辑荐读精选了 Nanomaterials 期刊2024年最佳论文奖 (2024 Best Paper Award) 获奖文章。为了感谢广大作者对期刊的支持,并鼓励和宣传纳米材料领域高质量的学术研究,Nanomaterials 期刊特设立了最佳论文奖 (2024 Best Paper Award)。根据文章的科学性、新颖性,以及对相关领域的贡献度等评估指标,奖项委员会评选出了2022年发表在 Nanomaterials 期刊上的高质量学术文章予以嘉奖。在此,我们谨代表评审委员会和编辑部对以下6个获奖团队的出色工作表示祝贺。
进入期刊英文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nanomaterials
文章1
Effects of Solvent and Electrospinning Parameters on the Morphology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PVDF Nanofibrous Membrane
溶剂和电纺参数对PVDF纳米纤维膜形态和压电特性的影响
Jia-Yi Yin et al.
作者采用不同的溶剂混合物和不同的电纺参数制备了PVDF电纺膜,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形貌、纳米纤维直径、结晶度、β相分数以及外部机械应变下的压电响应。结果表明,使用低毒性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可以获得形态良好 (无珠状物、表面光滑、纳米纤维均匀) 的PVDF膜。所有制备的膜的结晶度和β相分数分别高于48%和80%;因此,电纺丝是制备具有压电特性的PVDF膜的良好方法。此外,作者还考虑了溶剂性质和电纺丝参数对最终压电特性的潜在影响。当采用不同β相分数和结晶度值的PVDF膜制造压电传感器时,可获得不同的压电电压输出。本文提供了一种通过控制溶剂偶极矩和工艺参数来调节PVDF电纺丝膜压电特性的有效策略。据作者所知,这是首次报道溶剂偶极矩对电纺材料压电特性的影响。
文章2
Nanoparticles Surface Chemistry Influence on Protein Corona Composi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纳米颗粒表面化学性质对蛋白质冠成分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Laura E. González-García et al.
纳米粒子被广泛应用于疫苗、药物输送、诊断和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本研究旨在揭示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对血清和血浆中蛋白冠形成的影响,以及随后对先天性免疫细胞反应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通过等离子体聚合技术,用胺、羧酸、噁唑啉和烷烃官能团定制了直径为20纳米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化学引起的蛋白质冠成分差异显著,这反映在随后的炎症后果中。富含羧酸表面官能团的纳米颗粒会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应对更高水平的补体蛋白,并减少蛋白质冠层中脂蛋白的数量。另一方面,富含胺的涂层增加了抗炎标志物的表达,如精氨酸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定制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成分,可以引导纳米材料的生理反应。
文章3
Ultrasonic-Assisted Synthesis of N-Doped, Multicolor Carbon Dots toward Fluorescent Inks, Fluorescence Sensors, and Logic Gate Operations
超声波辅助合成掺杂N的多色碳点,用于荧光油墨、荧光传感器和逻辑门操作
Jiali Xu et al.
过去几十年来,多色碳点 (M-CDs) 因其可调的光致发光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超声波处理猕猴桃汁,并加入乙醇、乙二胺和丙酮等不同的添加试剂,成功合成了掺氮 (N-doped) 的多色碳点 (M-CDs),包括绿色、淡绿色和粉红色发光碳点。由于这种高水溶性M-CD在365纳米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强烈的荧光,因此在防伪领域具有作为荧光油墨的巨大潜力。特别是所制备的绿色发射光盘 (G-CDs) 具有极佳的荧光和稳定性可作为无标记探针模型,用作检测Fe3+的“开关”。通过静态淬灭,G-CDs的荧光被Fe3+显著淬灭。该纳米探针对Fe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限约为0.11 μM。另外,通过在CD/Fe3+系统中加入PO43-或抗坏血酸 (AA),可使G-CD中被Fe3+熄灭的荧光恢复,从而实现“关闭-开启”荧光过程。此外,在选择Fe3+和PO43-或抗坏血酸 (AA) 作为输入的基础上,还可以构建NOT逻辑门和IMPLICATION逻辑门,这使得基于G-CD的传感器在分子水平上可用作各种逻辑门。因此,掺杂N的M-CD在监测痕量物种、食品化学应用、防伪用途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文章4
Nanoplastics and Human Health: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Biointerface
纳米塑料与人类健康:危害识别与生物界面
Hanpeng Lai, Xing Liu and Man Qu
纳米塑料对生态环境有多种风险,对人体也有毒性。纳米塑料指的是尺寸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的合成聚合物。它们直接释放到环境中,或从塑料在环境中的分解中二次衍生出来。纳米塑料在环境样本和食物链中被广泛检测到,因此其潜在的毒性影响也被广泛探讨。本文概述了纳米塑料的另两种潜在来源、暴露途径,以说明纳米塑料的危害识别、细胞内化以及对细胞内靶细胞器的影响;总结了纳米塑料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领域。此外,本文还总结了一些消除或尽量减少纳米塑料含量的方法,以确保环境安全和改善人类健康。
文章5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Formed by Metal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in Physiological Media—A Review of Reactions of Importance to Nanotoxicity and Proposal for Categorization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生理介质中形成的活性氧——关于与纳米毒性相关的重要反应的综述及分类建议
Amanda Kessler et al.
弥散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NPs) 可通过各种机制和接触途径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毒性背后的一个机制是它们直接或间接产生活性氧 (ROS) 的能力,其程度取决于剂量、金属种类和接触途径。本文概述了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NPs相关的ROS形成机制,并提出了今后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可能途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NPs可通过与腐蚀、光化学和表面缺陷有关的过程,以及通过芬顿反应、类芬顿反应和哈伯-魏斯反应形成ROS。生物分子等常规配体可与金属NP表面相互作用,通过改变表面电荷、表面成分、溶解行为和胶体稳定性等特性,影响金属NP的性质,进而影响其产生ROS的能力。金属NP与细胞及其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通过不同的生物反应间接诱导ROS的形成。细胞也可能因炎症而产生H2O2,与金属NPs的相互作用或释放的金属物种可引发Fenton(-like) 和Haber-Weiss反应,形成各种自由基。这篇综述讨论了这些不同的途径,此外还讨论了纳米特有的方面,如金属氧化物带隙的偏移,以及这些偏移在生物相关能量 (类似于生物反应的活化能) 上如何与ROS的产生联系起来,并指明形成的自由基种类。本文还讨论了动力学方面、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溶液化学 (如Cl-和pH值) 以及NP特性 (如尺寸和表面缺陷) 对ROS机制和形成的影响。根据金属和金属氧化物NP可能经历的ROS反应途径,建议采用四级分类法,这种方法不包括动力学或环境变化。四个等级的标准基于金属NPs诱导Fenton(-like) 和Haber-Weiss反应、腐蚀、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能力及其表面催化特性。本文强调了考虑动力学数据对改进拟议分类的重要性。
文章6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Metal Oxide-Based Nanocomposites: Potential for Photocatalysis and Sensing
综合评述:石墨相氮化碳 (g-C3N4)-金属氧化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催化和传感中的潜力
Amirhossein Alaghmandfard and Khashayar Ghandi
g-C3N4因其光催化活性、低成本、易合成和有趣的层状结构而备受关注。然而,为了改善g-C3N4的一些性能,如光化学稳定性、电带结构,降低电荷重组率,实现有效的光收集,人们引入了基于g-C3N4和金属氧化物的异质结。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首先讨论了g-C3N4的制备、改性和物理性质,然后讨论了g-C3N4与各种金属氧化物 (如TiO2、ZnO、FeO等) 的结合。作者总结了这些异质结的一些特性、光学特征、光催化性能和电带边缘位置。本综述涵盖了最新进展,包括在水分离、二氧化碳还原、有机污染物光降解、传感器、细菌消毒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作者指出,金属氧化物可以提高裸g-C3N4的效率,使复合材料适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最后,本综述为研究基于g-C3N4和金属氧化物的异质结提供了一些视角、局限性和挑战。
Nanomaterials 期刊介绍
主编:Shirley Chi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SA
期刊主题涵盖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薄膜、涂层、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量子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技术 (合成、表征、模拟等) 以及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等) 等。
2023 Impact Factor:4.4
2023 CiteScore:8.5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