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出自 Biomedicines 期刊:
Kanclerska, J.; Wieckiewicz, M.; Szymanska-Chabowska, A.; Poreba, R.; Gac, P.; Wojakowska, A.; Mazur, G.; Martynowicz, 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ytes and Intensity of Sleep Bruxism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mong Sleep Bruxers. Biomedicines 2022, 10, 2804. https://doi.org/10.3390/biomedicines10112804
文章导读
血浆钠在调节血压 (Blood Pressure, BP)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压变异性增加是动脉高血压发展的危险因素,这在疑似睡觉磨牙症 (Sleep Bruxism, SB) 患者中普遍存在。来自波兰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的 Justyna Kanclerska 等人在 Biomedicines 期刊发表了研究文章,旨在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评估血浆电解质浓度对睡眠磨牙症患者和 BP 变异性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浆钠浓度和患者白天收缩压变异性,以及血浆钠浓度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步结果表明,在疑似睡眠磨牙症患者中,较低的血浆钠浓度与增加的睡觉磨牙症强度和 BP 变异性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研究方法
在这项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中,作者共招募到 43 名符合要求的睡眠磨牙症患者,根据磨牙症发作指数 (Bruxism Episode Index, BEI) 分为轻度组 19 名,重度组 24 名和 8 名无症状对照受试者。在进入睡眠实验室时,研究人员通过静脉穿刺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并在实验室测定血浆钠 (mmol/L)、钙 (mg/dL)、钾 (mmol/L) 和镁 (mg/dL) 的浓度。然后,受试者根据 Nox-A1 进行睡眠评分的标准,以 30 秒为周期评估患者的多导睡眠图。
研究结果
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 33.9 ± 11.2 岁,BMI 平均值为 22.5 ± 3.9 (在正常范围内)。研究人员将 51 例受试者分为轻度磨牙组 (2 ≤ BEI < 4, n = 19)、重度磨牙组 (BEI ≥ 4,n = 24) 和无磨牙对照组 (BEI < 2, n = 8),研究组平均多导睡眠图参数,如表1所示。在进行多导睡眠描记术检查后的第二天,研究人员监测患者的血压 24 小时,并分析血浆钠浓度和睡眠磨牙症强度和血压变化情况的相关性。
表1. 受试者的多导睡眠图参数。
研究人员比较了患者的生化参数,各组间血浆钠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而各组间其他分析电解质浓度 (Mg2+ (mg/dL)、K+ (mmol/L)、Ca2+ (mg/d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磨牙组患者 (2 ≤ BEI < 4) 与对照组 (BEI < 2) 相比,钠浓度降低,重度磨牙症组患者 (BEI ≥ 4) 与对照组相比,钠浓度降低 (图1)。
图1. 各组患者血浆钠浓度。
所有受试者的平均 24 小时收缩压为 109.86±7.3 mm Hg,平均舒张压为 68.26±5.5 mm Hg。轻度 (2 ≤ BEI < 4) 和重度 (BEI ≥ 4) 磨牙症患者的血压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压参数与钠浓度的相关性,如图2所示。钠浓度与日间收缩压变异性 (r = 0.32, p < 0.05) 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 (r = 0.31, p < 0.05) 呈显著正线性相关。
图2. 患者 BP 参数与血浆钠浓度的相关性。
研究总结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睡眠磨牙症者的血浆钠浓度更低;睡眠磨牙症患者血浆钠浓度与血压变异性之间存在相关性。由于本研究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睡眠磨牙症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电解质血药浓度、炎症因子的关系。
Biomedicines 期刊介绍
主编:Shaker A. Mousa, Albany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Health Sciences, USA
期刊主题涵盖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所有方面,如疾病的发病机制、转化医学、纳米医学、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生物制品、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生物材料、天然生物活性分子、生物相似物、靶向特异性抗体以及重组治疗蛋白等。
2021 Impact Factor:4.757
2021 CiteScore:3.0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