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昂中法大学的办学依据及学历教育、学位颁发情况辨析
——依照法国1901年协会法规定,以“协会”形式为法律基础
——非学历教育、不颁发证书,主要是助学性质
——所谓里昂中法大学获得的学位,乃其注册学生从他校获得
吴稚晖:请各位到这个客栈里住着,或者占一点所谓法国里昂大学的光,先助各位做一个起点
陈昌春
里昂中法大学,曾给不少留法学子提供了学习与生活的机会与便利。 因看到部分文献中有“里昂中法大学硕士、里昂中法大学博士”的说法,顺便一探该校的来龙去脉。
作者系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二秘的《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一文指出:“里昂中法大学筹建之初,考虑到在法国建立高等学校手续极其严谨,中法双方商定拟建的大学不具普通高校特性,而是依照法国1901年协会法的规定,以‘协会’形式为法律基础,于1921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中法大学协会’。1921年7月8日,‘协会’举行首次会议,宣布成立里昂中法大学。......从1921年到1951年的30年间,到里昂中法大学注册的中国学生人数为473名,学习专业以理工科为主,主要分布在基础科学、工业技术、纺织、商业贸易、市政工程、建筑、航空等学科领域。大部分学生获得了高等教育文凭,其中131人获得博士学位,60人获得工程师文凭。”该文还介绍:“招考学生工作由中方全权负责,绝大部分学生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通过公开招考产生。里昂中法大学的学制四年,招考录取的学生先在国内接受两年大学教育后,再前往法国继续后两年的学习,但实际上,根据学生所选学科和攻读文凭的不同,在法学期为3至7年不等。”
《在交流中展开中法教育合作的历史》(国际汉学 第24辑. 2013)一文称:“到1951年停办,里昂中法大学约培养博士129名,硕士55名,工程师63名,学生获得高等文凭计93张,各类高等证书353张。就是今天看来这也是个不小的成就。”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 1912-1949》一书指出,最初设想的是“巴黎中国大学方案”:
《里昂中法大学究竟为谁而设》一文指出,里昂中法大学并非为勤工俭学生而设, 之所以发生勤工俭学生“ 进军里大” 根本上乃肇源于当时他们陷入无工无学的极端因境,实为一种激进式自救。
《吴稚晖全集》中介绍里昂中法大学的住宿安排:
吴稚晖对他亲手创建的里昂中法大学和学生还是寄予了深切的希望。1922年12月,他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写了一张字条:“别矣,这座很平凡的草台,要请诸君唱出一支很高的曲子,都珍重则个(注:见于《永远与自然同在》(近代中国出版社,1980)。”他在《述中法大学之实况答复学生》一文中希望学生不要因为他是个糟糕之人就对学校丧失信心,要大家尽量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办事伙伴的没有能力,处处使各位受尽不方便,乃所谓无牛狗耕田,真对不起,只有请各位原谅。所以请各位到这个客栈里住着,或者占一点所谓法国里昂大学的光,先助各位做一个起点,还要到世界的各种文化集中地走走。……我个人,庸妄可笑,随着朋友,提议什么苦学,糟蹋了许多贤者,所以罪大恶极,也不想还要遮什么面皮。决不敢要求各位十分屈意,使这个寄宿舍不糟,为李石曾先生一般理想家,争一个光彩,我亦想与有荣耀。”
《楼朋竹校订. 春游琐谈》(下)(张伯驹著. 2018)称:“国外之里昂中法大学,则完全是空头把戏,有名无实。所谓大学,不过在里昂... ”
著名地质学家尹赞勋先生在《往事漫忆》一书中说,所谓中法大学,实质上是一个集体宿舍,是供膳宿的地方。
《留学备忘录》(王政挺著. 2003 )称,有人说,中法大学实际上类似于一所宿舍,解决食宿。学生可以在这里住两年。但是这两年对于刚出国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