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zj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zjg

博文

61 鹭岛拾零

已有 1418 次阅读 2021-6-16 00:0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早餐一碗肉燕让我不禁回想起厦门众多美食。记忆最久的是厦禾路将军祠交口的冬粉鸭,沙县扁食,二十几年了,小店里的景物还有依稀的记忆,落雨时铁皮屋顶特有的叮咚声仿佛可以和鼓浪屿悠扬的琴声媲美。以这个小店为圆心,散落在单位附近的其他美食,诸如二市土笋冻,白灼小鱿鱼,四里沙茶面,广电中心的锅边糊,再远一点有中山路上的黄泽和,局口街的姜母鸭,鼓浪屿上的叶氏麻糍,正所谓,厦门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然,海边少不了海鲜,而厦门特色海鲜烹调法,酱油水,则是鉴别一家海鲜大排档是否是正宗厦门风味的不二法门,厦门人最懂,新鲜的海货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才能释放自己的鲜美,大道至简在每个大排档里得到了最美(味)的诠释。这些散布在小小厦门岛上的路边摊,小吃店,在我的记忆深处是和日光岩,万石岩,南普陀,白城海滩,以及火红的凤凰花还有湖滨南路特色芒果行道树一样重要,可以称为厦门的名片。     

     厦门又称鹭岛,古称嘉禾里,不仅景色优美,小小厦门岛也是人才辈出,如华侨旗帜陈嘉庚,除以一人之力建设了厦门大学成就南方之强外,更是在集美建设学村,从小学,中学直至航海等专科学校。这些近乎一个世纪的建筑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毫不逊色。除了嘉庚先生,鹭岛因东西方文化的撞击融合,也涌现了众多音乐大师,文学大师,比如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林语堂先生,虽是漳州人,但鼓浪屿不仅留下他少年苦读的身影,也有他当年赴美留学前成婚的林语堂故居,引无数人慕名而来。我在厦门五年,厦门是四个特区里最不像特区的一个,小小厦门岛还有近乎三分之一保有原生态。那个时候厦门外地人很少,能说标准普通话的更少,再加上那个时代研究生已经很稀缺何况我还是马家沟出来的,单位很多迎来送往我都参加,也就有了无数次的厦门深度游,业务比导游还专业。因此也就有了在离开厦门十几年旧地重游,我仍然像个老厦门。厦门除了美食美景,我对厦门人印象也非常深刻。电台山社区将军祠附近有棵大榕树,树下早晚都有一群泡茶的人,路过的我好像也被邀请品尝老厦门钟爱的海堤乌龙茶。厦门人能吃苦,爱干净,不张扬,性格非常豪爽,这一点在饮酒风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厦门人日常交流用闽南语,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语系,号称语言活化石。五年厦门生活我只学会了数一到十,现在都忘了。不过我还记得厦门岛外人在闽南语里为“外猴(音稿)”,是否有歧视之意我不知道了,不过即使那时富裕的晋江人也被厦门人叫“外猴“。今天,那个在厦门当了五年”外猴“的我已经在加拿大当了十几年的老外,而晋江的”外猴“也占据了厦门CBD里的大半。      

     过去几年,已经三次重游厦门,或携友,或全家,游走在曾经生活过的厦门的大街小巷,我已经成为一个过客,就像于武陵的《南游有感》所言:杜陵无厚业,不得驻车轮。重到曾游处,多非旧主人。东风千岭树,西日一洲蘋。又渡湘江去,湘江水复春。虽岁月无痕如流水,但远在大洋彼岸我这个曾经的厦门人可以借阅同为厦门人的林语堂先生的书,不也是一种水复春吗? 

2012-06-15 于萨斯卡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975-1291356.html

上一篇:19 人间四月天
下一篇:62 天和客栈
收藏 IP: 204.83.48.*|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