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因果律”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类观念。本期MPOP带大家从数理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学因果律:心理学个体的认知因果律,蕴涵在心理力学之中。社会因果律,蕴涵在中国国学之中。
本期主题:心理学因果律
以往相关研究的经典书籍:
我们对任何形式的规则的研究都是为了揭示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因果律”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类观念。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当事件发生的条件重复出现时,事件表现出的现象也会重复出现。前者称为“原因”,后者称为“结果”,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因果关系”,它构成了发展中的逻辑链条,即因果律。
因果律不仅发生在自然科学中,还发生在有人参与的社会事件中。根据对称性原理,物质事件的对称性保持了物的因果律。社会事件的目的是精神的存在物,这个又使人区别于物而存在。
人的经验知识,是对我们认知的自然世界的表征或者表示。认知的对称性,决定了经验知识所表达的内容基于物质对象(包括物理、生物、社会),并使自然世界规则与主观心理变量之间满足对应性关系。即自然世界的因果律通过认知变换,进入人的主观认知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心理因果律。
我们从事件结构式出发,得到了事件的普适性表达式,那么,定义事件发生的因和果、从数理结构上表述“因果律”,也就成为可能。
如上图所示,事件结构式包含物理事件、社会事件的普适表述形式。因果律是事件的条件、相互作用、结果之间的关系,就包含在事件结构式中。即事件结构式本身,就蕴涵了因果律。其中三者关系是现象学或运动学,
是力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律。
因果律一旦确定,这就在知识体系中,为确立人的经验的因果结构和因果推理奠定了基础。这样,客观世界的因果律会因为与人的经验知识体系之间的连接性,而成为人的推理逻辑的一部分,为理解人类知识体系的结构提供了天然的切入点,为构造统一性的经验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性。
自然因果律
物理事件是我们在自然物理世界中,面临的第一类事件。从本质上,它是物质客体参与的、客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现象表现。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客体w1 和w2所在系统的规律,我们记为,即相互作用i。事件发生的条件
和系统本身的物理规则
,就构成了事件结果 e 的“因”。如图所示:
物理事件因果律
根据上述的逻辑,相互作用,条件
和结果之间应该满足以下数理关系:
也就是事件发生的结果是条件和系统规则的函数“f ”。这个表达式,我们称为物理事件的因果律。
社会因果律
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同样存在社会的因果律。在不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规定了特殊的社会制度,包括法律制度、伦理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类型制度,成为各类事件条件具备时,社会事件发生和禁止的一般性规范。根据社会事件发生的条件和社会系统需要遵循的规则,我们把社会因果律表述如下,如图所示。
社会事件因果律
根据上述的逻辑,相互作用,条件
和结果之间应该满足以下数理关系:
事件发生的条件和客体所在的社会系统的规则,构成了社会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结果,就构成了“果”,也就构成了社会事件的“因果律”。
事实上,因果律也会存在一种变形表达形式。一般情况下,相互作用的本质,也就是“力”(见《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的广义作用力章节),我们用F来表示,它是一个矢量。那么,事件发生的结果,就可以写为:
换句话说,事件发生的本质是一种力学关系。如果是非人参与的事件,则上述表达式,就可以修改为:
这两个公式清晰地表明,“力学律”的本质就是“因果律”。在自然科学中,力学规则是一种基本规则,它的本质就属于因果律。在心理学中,心理动力学规则的本质就属于心理因果律。即事件结构式的变量普适关系是因果律。
《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回答物质事件在心理空间中的数理表征,并回答认知加工机制。《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回答心理的动力学体系,建立“人”的行为因果律。本质上讲,人类动力学与心理空间几何学解决了个体的心理加工因果律。
不同的个体,由于对外界客观世界的“因果律”认知不同,对事件的因果分析(即归因分析)的结果可能并不相同。这就为在客观世界因果律基础上,分析个体之间的“归因分析”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基本的参照。
在心理学中,S-O-R的因果律来源于哪个哲学?当我们谈及“归因”时,归因的表述是什么?确切的讲,是否世界上存在社会的因果表述体系?这就涉及到“中国科学”的另外一个本质,东方文明的“数理本源”及其本质——八卦体系
八卦图是“事件结构式”的几何表达;是“二进制”的事件结构条件编码;是“周期循环”的“象限”表述形式;是“人类事件”的分类表述(乾和坤——天地系统作用)。由八卦集成,派生了人的动力系统(黄帝内经)、社会动力系统(推背图)、平衡系统(中庸)、预测系统(周易)、社会动力学、结构学的表述(道德经,孔孟体系等,有无关系,结构和功能关系、运动学关系)、人与物相互作用系统(堪舆或者风水)。(详见《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的心理事件探索历史章节内容)
(引自高闯,2021,《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P149)
心理学的S-O-R的因果律,在事件结构式的表达中,事件结构式的预测体系和因果律体系,在中国的国学中。中国的国学是心理学、社会学的因果律体系,完备而发达,并利用史料、县志、文化、文学、兵法、韬、略、武术、药理、药力、宗教等形式保留了下来。而社会因果律,以“价值体系V”的形式(详见《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固化下来,驱动群体行为模式,就构成了社会文化模式。
数理心理学理论体系尝试在“心理底层”中找到数理逻辑,通过方程论述中国科学的学理地位。李约瑟之问不攻自破。
更多内容请参见《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与《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
《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
《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
参考文献:
高闯. (2021).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高闯. (2022).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数理心理学qq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6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