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8)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ORAL VACCINATION OF WILDLIFE AGAINST RABIES
前记:
人类狂犬病的99%以上来源于狗。只要实现了狗群中狂犬病的彻底消除,就能确保人类狂犬病的彻底消除。
2015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联合提出了到2030年在全球实现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零死亡(Rabies: Zero by 2030)的战略目标。我国政府也承诺将在2030年全面消除本土狂犬病。
由于狂犬病毒在多种野生动物中持续传播,难以通过疫苗接种或隔离彻底消灭,对狂犬病目前设立的目标只能是消除而不是根除,只能是要求在人类及其主要传染源--狗中将狂犬病彻底消除。
在猫狗和人群中消除狂犬病以后,仍然存在从野生动物输入狂犬病的风险,仍需持续监测野生动物和猫狗并采取防控措施,如发现突发的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狂犬病的个别病例时,要及时在周边的猫狗和人群中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以防疫情扩大。
理想状态当然是将狂犬病彻底根除,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探索在野生动物中消除狂犬病的可行方法。
以下综述论文概述了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见参考文献)。
该综述论文的7位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狂犬病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德国和韩国。其第一和通讯作者是美国的Charles E. Rupprecht博士,他是目前在世的全球最著名的狂犬病专家,是过去三十年全球在狂犬病研究方面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曾于2021年获得国际兽医卫生协会( International Veterinary Health,IVH)的狂犬病英雄奖(Rabies Hero Awards)(见相关博文)。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8)
5.在各地理区域的应用(REGIONAL APPLICATIONS)
5.4. 美国(United States)(4)
得克萨斯州口服狂犬病疫苗(ORV) 项目:得克萨斯州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大州,其野生动物历史丰富多样,包括郊狼(coyotes)、灰狐(gray foxes)、臭鼬(skunks)、蝙蝠以及许多其他哺乳动物物种在内的狂犬病病例均有报道(Sullivan et al. 1954; Eads et al. 1955; Clark et al. 1981; Pool and Hacker 1982; Texas Department of Health 2021)。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美国西部各州郊狼狂犬病病例的报告总体上是零星出现的,通常与犬类狂犬病毒有关 (Records 1932; Anonymous 1931)。然而,在 1988 年至 1993 年期间,得克萨斯州南部报告了超过 160 例郊狼病例和 180 例犬类病例 (Clark et al. 1994)。此外,在 1993 年和 1994 年期间,分别有这种来自得克萨斯州的郊狼-犬类狂犬病毒变异株从该州传入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的犬类(CDC 1995; Krebs et al. 1995)。与郊狼的这种疫病流行同时发生的还有灰狐狂犬病在得克萨斯州中西部地区的新出现,这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从该州东部观察到的一个疫源地逐渐向西南方向传播的结果 (Rohde et al. 1997)。综上所述,考虑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控制家犬狂犬病的成功经验,这些在高度移动的野生犬科动物中不断蔓延的疫病流行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给人类、家畜和其他野生动物带来了重大的地方、区域和全国性风险(补充材料图 S10)。
鉴于这两起疫情的严重程度(其中包括至少两例与之相关的人类死亡病例),在 1994 年,得克萨斯州州长安·理查兹宣布将狂犬病列为州级卫生紧急状况,并召集了一个专家小组来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对野生动物进行口服疫苗接种 (Texas Department of State Health Services 2004)。作为回应,有关使用安慰剂诱饵以及通过人工投放或在固定地点投放的方式进行分发策略的研究发现,在投放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9 至 58 个诱饵的情况下,在 83% 至 87% 的郊狼中可发现标记物,同时针对灰狐的候选诱饵和引诱剂的研究也已开始(Farry et al. 1998a, b; Steelman et al. 1998, 2000; Meehan 1995)。 1995 年期间,德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开始了一项州与联邦合作的狂犬病疫苗(V-RG)行动,这是一个为期数年的项目,目标是在整个地区建立接种疫苗的郊狼保护区,并在 1996 年将灰狐也纳入其中。该项目通过空中投放装有V-RG疫苗的诱饵(补充材料图 S11)来实现这一目标。与美国东部较高纬度地区浣熊的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项目(以及加拿大和欧洲的红狐项目)不同,德克萨斯州在较凉爽的冬季可对非专一食肉动物(mesocarnivores)投放疫苗诱饵的时间更长,而在炎热的夏季期间则能投放的时间更短,部分原因是火蚁(fire ants,Solenopsis invicta)的干扰。
基于通过生物标志物、血清学以及监测活动所分析的集合数据,这些协调开展的项目在这两种野生犬科动物(郊狼和灰狐)中实现了成效显著的狂犬病预防、控制以及最终的消除(补充材料图 S12)。与现场发现的情况类似,在 2002 年,针对郊狼的狂犬病疫苗VRG在郊狼中的使用添加了许可声明 (Maki et al. 2017)。作为群体免疫程度的衡量标准,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在使用 ORV 后,郊狼的平均值为 56%,灰狐为 62%(Sidwa et al. 2005)。2005 年之后再未出现与郊狼-犬狂犬病毒变异株相关的病例,除在2013 年出现一只患狂犬病的奶牛外,再未出现与灰狐狂犬病毒变异株相关的病例(Fearneyhough et al. 1998; Sidwa et al. 2005; Ma et al. 2023)。自 1995 年以来,德克萨斯州已为野生动物分发了超过 5,300 万剂口服狂犬病疫苗(ORV ) (Texas Department of State Health Services 2023)。从 1995 年到 2006 年,该项目估计的经济收益在 8,900 万至 3.46 亿美元之间,总成本为 26,358,221 美元(Shwiff et al. 2008)。如今,在郊狼和灰狐狂犬病被消灭十多年后,德克萨斯州南部和中西部的 ORV 区域已被合并为一个单一的屏障策略,用于投放诱饵,以防止非本土野生动物狂犬病毒沿与墨西哥接壤的南部边境重新引入(图 7)。
图 7. 美国得克萨斯州地图,展示了 2024 年期间得克萨斯州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项目所覆盖的区域(蓝色阴影区域)(courtesy of the Texas Department of State Health Services, https:// www.dshs.texas.gov/sites/default/files/LIDS-Zoonosis/ ORVP/OrvpBaitMap.pdf)。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Charles E. Rupprecht, Tore Buchanan, Florence Cliquet, Roni King, Thomas Muller,Boris Yakobson, and Dong-Kun Yang,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ORAL VACCINATION OF WILDLIFE AGAINST RABIES,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60(2) : 241-284 , 2024, URL: https://doi.org/10.7589/JWD-D-23-00078.
相关博文:
三十年来全球发表狂犬病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和个人 2021-6-14
传染病的消除和根除: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025-02-24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 2025-02-26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2) 2025-02-28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3) 2025-03-02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4) 2025-03-04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5) 2025-03-06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6) 2025-03-08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7) 2025-03-10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8) 2025-03-12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9) 2025-03-14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0) 2025-03-16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1) 2025-03-18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2) 2025-03-20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3) 2025-03-22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4) 2025-03-24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5) 2025-03-26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6) 2025-03-28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7) 2025-03-30
1/1 | 闂備浇顕栭崜姘i幒妤婃晣闁跨噦鎷�:3 | 濠碘槅鍋撶徊楣冩偋閻樿违闁跨噦鎷� | 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閿濆洨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 濠电偞鍨堕幐鎼侇敄閸曨厾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 闂備礁鎼悧婊堝磻婵犲洤违闁跨噦鎷� | 闂佽崵濮撮幖顐︽偪閸ヮ灐褰掓晸閿燂拷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3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