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哲学方法”,国内社科研究文献大多以“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体系顶层;最大普遍适用性”等简要论及。
-
社会科学“层次说”方法体系里,都会包含“哲学方法”,但“见器失道”背景下,好像现代商业机构董事长办公室里的背景书架,除了装点门面,“哲学方法”用处很小。
-
本文回答三个问题:
1.为什么看不到有作者在学术文献中声称“本文使用了哲学方法”?
2.社会科学研究中,六种“使用哲学方法”形式。
3.什么时候可以声称“本文使用了哲学方法”?
-
不同于“实证的”科学,哲学是通过反思来追求智慧的学问。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哲学方法”并非是使用哲学家做哲学[1]的方法[2],或者借鉴哲学家的思辨技巧[3],而是转化历史性[4]的哲学家思想,做与当下研究问题有切实关联的现代性的反思。
注[1]: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做哲学”(do philosophy),区别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活动。
注[2]:为什么看不到有作者声称“本文使用了哲学方法”?这是因为,哲学家们认为:哲学家既不共享现象也不共享实验,既无公认数据资料也无共同信仰依凭,为哲学家们提供共同基础的是哲学家共享的概念传承,事实上,并不存在专属于哲学的认知工具,或者说,哲学家做哲学的“方法”与哲学问题密不可分,因此,使用“哲学家做哲学的方法”就是在从事哲学工作,而非社会科学研究。
注[3]:人们凭借理性,从哲学家们的思想世界强行抽取一些形式上的共同之物,命名为思维方法或思维技巧,例如“隐喻”“思想实验”。这些形式化的内容,失掉了灵魂,完全没固定的可执行程序,所以,我们一般也没法复制。
注[4]:哲学反思具有历史性,每个时代成见不同,占据统治地位的知识形态不同,哲学家的反思是针对当时的信念系统,或者,占据主流地位的话语系统,使用需要转化。
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哲学方法”概括为六种具体行为手段:
-
①哲学用“概念”去把握对象的特殊思维方式,同时,也提供把握世界的理性分析框架[5]。概念性的反思和建构活动,就是使用哲学分析框架来辨析和澄明社会科学基本“概念”并建构新观念。需要补充的是:哲学反思的是大词,如“理性、美、知性”,社会科学研究反思的领域大词,对于我的学科而言,例如“情报”
注[5]:以“分析”二字为例,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分析”是分类和下定义;密尔的“分析”则是探讨内涵和外延问题;弗雷格的“分析”是侧重语境原则中的考察;早期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分析”指逻辑语言分析,而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分析”指“家族相似”的分析方法等
②以哲学思想为资源的系统说理:穿行于哲学思想资源之中,利用不同哲学思想资源之间的相关性,让它们互相阐释互为补充,形成多声部的和谐,在同一层面以结构或解构方式展开系统说理。(哲学论证)
③以特定哲学理论作为借镜的重思:哲学通过整体性地理解世界来确定事物之意义。以特定哲学理论作为借镜,增加由外向内的观察视角,“切磋”会使得同一对象在不同哲学之下呈现不同的面向。(哲学解读)
④以哲学理论为参照系的创新活动:以特定哲学理论为原型展开理念摹仿,以同构方式展开学术创新。(哲学借鉴)
⑤以特定哲学理论为学术创新的信念基础,这些哲学前设在宽泛和抽象的层次上作用于学术创新,是哲学理论在实践领域的延伸。(哲学基础)
⑥绝大数哲学主张在原则上不可验证,但是,哪怕认知意义极低的哲学断言也具有“碰撞”的价值,在方向确定活动中发挥启智增慧、引导创新的功能。(哲学启发)
-
我认为:同一项研究中,综合使用上述①-⑥,同时,它们是文章最主要方法并产生统摄全局的影响,这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才可以声称“本文使用了哲学方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