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闻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here

博文

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第二种特设性修改(草稿)

已有 1237 次阅读 2022-12-25 19: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特设性修改”是科学哲学术语,这里借用了该术语。

社会科学中,“特设性修改”是低效的科学知识生产模式,包含两种。第一种指:在非常狭小的领域问题P上,通过增加其方法过程结构Q复杂度的方式,去迎合其他学科学术评价要求的研究(比如:刷某个工程指标),由于社会科学问题不同于自然科学问题,问题P本身存在消解的风险,同时,方法Q又存在范式迭代的可能,等等,这样的成果存在快速老化等问题,因此不适于作为基础研究。第二种,则接近科学哲学语境中“特设性修改”本义,为了挽救某个命题Z而产生的“知识“,这些披着知识外衣的“立场”,以及连锁产生的科学社会学现象,实际上动摇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计量”根基。本篇主要阐述这一种。


科学哲学语境中的特设性修改(ad hoc hypothesis)

作为科学哲学术语,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否证,而对该理论进行额外修补,通过增加复杂度的方式帮助其逃避检验。例如:当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后,将原初假说“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修改为“除澳大利亚外,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对于这样的“狡辩”,科学哲学家们认为:特设性修改不会导致科学的进步,只会使一个理论堕落。因此,“禁止特设性修改”是科学哲学中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社会科学“特设性修改”是什么样子的?科学史案例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1。在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学术历史早期,学术界关于“情报”定义的争鸣期持续了十三年2,这个阶段,就大量出现了“特设性修改”地情报定义。

情报是学科的核心术语,当时的学者们为了定义“情报”,1.不得不同时给出多条定义,例如:“广义情报”“狭义情报”3,或者,“宏观情报”“微观情报”4,或者,”广义情报“”中义情报“”狭义情报“5,或者,“知识论定义“”信息论定义“”决策论定义“以及”统一定义“62.学者下定义的同时,额外增加辅助性陈述,比如:补充10条辅助性陈述7。3.学者提出了一个包含更多待解释术语的”情报概念系统“8

1-3表现出来的共有特征是:以增加复杂度的方式(特设性修改)来克服(难以下定义)的学术反常现象,而且,这些臃肿的”定义“已经违背了“定义原则”(确切而简要)。

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这样的成果没有使得学术昌明,反而持续了争鸣,使得当时的学者深陷于理想和价值的缠斗,我想,就算是学科史专家,都不大可能留意到这些成果,它们是低效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活动的产出



社会科学”特设性修改“的知识增长模式

若假说Z为真,科学家们应当去拓展Z的知识范围,没有理由大费周章创造新内容Z1、Z2、Z3...来为Z辩护,除非,是出于挽救Z、避免Z遭否证的目的。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常识:只有谎言,才需要更多谎言去掩盖。Z1、Z2、Z3...这样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更好的做法,应当是:勇敢承认假说Z的不足,并发明更好的假说Z'去替代Z。


当某个假说为真时,正常的知识增长模式

以知识单元A为例(注:这里”知识单元“指相对独立的单位,广义的),正常的知识增长模式:以A为基点的知识增长,或者说,以A为落脚点的创新。大致分为五个方向,如图1所示:

1.png

图1:正常的知识增长    (注:本图已发表,分类融合了作者、魏瑞斌、储节旺、张琳等的有关成果)

1)会聚创新,A与B会聚产生截然不同的C;2)融合创新,A与B融合实现了A‘或B’;3)应用创新,A拓展了应用范围;4)A,B等在某个集成创新框架中发挥作用;5)思想借鉴创新,A中的独特成分(知识基因)被单独借鉴。

当某个假说为假时,特设性修改的”知识“增长模式

如图2所示:新颖的成果A1-A6,不可否认,确实产生了某种“知识”增长,然而这些新创造的、特设的“知识”,它们的目的并不是拓展A的知识范围,而是通过各自方式来继续拱卫A。

1671967497539.png

图2:特设性的知识增长

特设性修改的方法:为了让经验资料继续与理论A保持协调,我们创新一套新的经验资料获得方法E,或者,发明一套全新的解释系统F,或者,重新定义某个关键术语G。那么,EFG等新知识唯一的用途是:在调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中起作用,这些EFG就是特设性修改的“知识”。


它们是”新知识“嘛?当然是,它们甚至都是”创新研究“,方法论创新、理论创新。

它们有助于人类科学知识增长嘛?当然否定,如果是刻意释放的迷雾,甚至会干扰或影响他人做出正确分析或判断。不仅不是低效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甚至是有害的。

这些披着知识外衣的“立场”,将自己与它们捍卫的“垂死命题”紧紧绑定在一起,因此,不难获得文献计量学上的漂亮指标,显然,动摇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计量”根基。





注释:

1  宋昭池.评《给工具书下定义—兼评几种有关的工具书定义》一文的工具书定义[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06):64-65.

2 这是我的历史分期标准,从1979-2020,情报定义经历了四个阶段:争鸣、分野、对话、共谋。其中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2.9,从有文献记载开始,到“情报改信息”历史事件发生。

3-8,这些不是正面引用,就不给出具体引文,但如果有心,可以通过我引号中的关键词检索,相信对于我们领域的读者是毫无困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5429-1369128.html

上一篇: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草稿)
下一篇: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第二种特设性修改 - 案例(草稿)
收藏 IP: 218.2.15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