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的知识生产活动,如何覆盖无限的社会科学问题空间?
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有限;社会科学研究问题,无限;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成果,不可评价。
但是:我们可以经验地识别那些显著低效的科学知识产生模式。只有尽量的排除这些退步的模式,我们才有可能以“有限”逼近“无限”。
“低水平重复”和“特设性修改”是两种退步的社会科学学知识生产模式,可以经验地通过“方法过程结构分析(已录用)”识别。基于这种方法的学术评价路径称为: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
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模式:
(P代表社会研究问题;M代表“实在的,可观察”的方法和技巧;Kprivate代表不可观察的研究者内隐知识;S代表不可观察的科学归纳法、知识关联等思维类方法;Kpublic代表知识生产活动产出,或者外显的社会科学新颖知识)
(1)P具有无限性的特点。马克斯·韦伯在H·李凯尔特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无限性、社会事象属性的无限性。我从语言学视角论述了研究问题的无限性。
(2)M可观察,我已录用的论述,给出了一种观察和记录多方法结构的方法。
(3)S思维方法,不可观察,难以刻画,因此,人们往往概括为“灵感”,并夸张为“是一种神灵附体”现象。
(4)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是我们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再阐述。
需要指出的是:事实上,思维方法贯穿全局。本文给出的递进次序,是为融通马克思主义“认识运动”学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两种低效的科学知识生产模式(1/2):低水平重复
(i-j-k-l-m是一种树型结构,隐喻了研究问题缺乏一般性,是一个领域性问题;person1暗示同一位作者完成了这些知识生产活动)
(注:现实情景中,五篇论文中:M会有微创新;使用不同语种发表;语言技巧上有差异)
(1)Pi-j-k-l-m,图书馆学家很早就尝试利用树型目录来分类自己学科的研究问题。如Järvelin and Vakkari在1990年发明框架中: 4代表Research on L&I services大类问题;410代表Document delivery类问题;420代表Collections类问题 ...
(2)为什么说,这是低效的知识生产模式
五项研究产生的社会科学新颖知识(Kp1-Kp5),关于作者A,我们可以推断必然属于两种情况之一:
情况1:作者A不具有理论创新的能力。理由:爱因斯坦在没有观察经验的情况下,完全凭借想象力完成了发明相对论;贝塔朗费表示仅一个实例,就启示他发明了系统论学说;Pi-j-k-l-m-1 ~Pi-j-k-l-m-5 ,作者A必然没有完成理论的创新,否则作者A理应在更高层次探索,比如Pi-j-k-l,或者换到其他问题Q。
情况2:作者A的其他产出显示其具有理论创新的能力,那么,作者A无疑正在利用当下“量化评价”规则获益。*这是社会面“论文代写”的重要方法论:代写者使用一套具有一般性的研究方法论,承接不同领域“论文代写”工作。
两种低效的科学知识生产模式(2/2):特设性修改
(m-n-o-p-q隐喻了方法过程结构的复杂度,而非方法范式跃迁;person1和2,暗示多位研究者竞争)
(1)图中描绘了作者AB通过增加复杂度的方法解决领域性问题的场景。
(2)为什么说,这是低效的知识生产模式
i-j-k-m-n,m-n-o-p-q暗示其是“应用研究”而非“基础研究”。这存在两方面重要风险:首先,M存在方法范式变迁的风险。一个科学史案例:“特征工程”在深度学习时代,被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替代,历史上有关“特征工程”的知识积累,学术价值迅速贬值。
其次,P本身存在否证的风险,即:P不再是问题。一个科学史案例:以太,任何“以太”有关的知识,在“以太”被否证后,除了科学史案例的价值,没有任何其他价值。
最后,作者AB在相互竞赛中(如:比拼某个指标)相互被引,获得高被引,有关作者在“量化评价”中获益。
(3)关于作者AB,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正因为没有更好的研究问题Q,或者,缺乏方法迭代的能力,才促使他们在层叠的框架中用“特设性修改”的方式进行知识生产。
·补充:“做题家循环”的社会性危害(非正文的延伸)
·手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