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开放科学平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ontiers

博文

Frontiers 开放科学馆 | 蓝色牛排,或许能让你更健康

已有 2746 次阅读 2021-7-1 15:53 |个人分类:科研新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微信图片_20210603101024.gif

内容概要

  •  蓝色糖果/饮料越来越流行,但蓝色的肉类和鱼肉却让人感到不适。

  •  过量摄入肉类对健康不利,把肉染成蓝色或许可以帮助消费者降低对于肉类食品的过剩需求。

  •  我们迫切需要以创新的方式,从感官层面改变我们的餐饮行为,养成更加健康、可持续性的饮食习惯

你是否听说过那项「声名昭著」的蓝色牛排研究?

『一群人被邀请共进晚餐,晚餐有牛排、薯条和豌豆。一开始灯光很暗,客人们看不清食物的真实颜色。餐后,灯光恢复正常,人们发现牛排是蓝色的,豌豆是红色的,而薯条是绿色的。许多客人立即跑到卫生间去呕吐。』

过去半个世纪里,这项研究出现在许多科学论文中,通常是为了说明将食物染色(蓝色)有时会令人产生厌恶感。

然而,根据最近发表在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的一篇综述,这项研究可能只是一则趣闻轶事,最早出现在传奇营销家 Louis Cheskin 于1951年出版的营销书籍Colors, and What They Can Do 这本书中。

微信图片_20210701155100.jpg

虽然这项实验并不是很准确,但确实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吃东西时,所看到的、尝到的、闻到的都很重要,而颜色能够真正影响我们的餐饮行为

然而比较有趣的是,蓝色糖果和饮料如今越来越流行,一方面蓝色会让人联想到蓝色树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蓝色事物在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能吸引更多的关注。

另外一个有别于常识的点是,蓝色事物常被认为使用了人工合成色素,但实际上最近几年食品领域已引入了许多种天然蓝色食用色素。

然而,是对肉类和鱼类来说,蓝色看起来确实令人反感,也许是因为会让人联想到霉菌。

日本研究人员报称,将寿司染成蓝色也会降低口感评级。人们可能对肉类和鱼类的变色特别敏感,这是由于肉类和鱼类变色后,食物中毒和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微信图片_20210701155105.jpg

而这篇综述的作者认为,「蓝色牛排」虽然只是一则轶事,然而,故意将肉染成蓝色的想法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机会,或许可以促使消费者养成更加健康且更可持续的饮食习惯

根据 2019 EAT-Lancet report,人类当前的食品消费模式(特别是作为动物蛋白主要来源的传统养殖业)在环境层面上是不可持续的。根据另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告的建议,我们每周的动物蛋白摄入量都不应超过100克,以实现可持续性的饮食,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当前饮食习惯对我们的健康所带来的风险。

不幸的是,迄今为止那些采用传统方法来推动可持续/健康饮食习惯的运动收效甚微,我们迫切需要创新型策略,从感官层面强制改变我们的饮食行为,以帮助我们改变当前不健康且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把肉类食品染成蓝色或许是一条出路。

并且,给肉类染色的行为其实早已司空见惯「虽然目的为了让我们的食物看起来更加美味」,比如在培根中添加亚硝酸盐,添加这种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质主要是为了延长保质期并把培根染成诱人的粉红色,增加食欲。

那么把肉类食品染成蓝色会发生什么呢?对有些人来说,入口后风味会变差。由于风味被定义为味觉、嗅觉以及可能还有三叉神经信号的结合,因此蓝色的肉类无疑会降低其感官吸引力,从而减少对于肉类的过量摄入。

虽然听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介绍,但可以肯定的是,给肉上色,以便从感官上促使我们形成更加健康的饮食行为,比当前在培根中添加亚硝酸盐更有意义

微信截图_20210701155120.png

原文作者:Prof. Charles Spence


微信图片_20210610182927.p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是瑞士出版商Frontiers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最新影响因子 2.067, 是目前心理学综合研究领域引用量最高的期刊(2020 JCR报告)。该期刊出版的研究成果经过完全公开、公正、严格的同行评审,关注临床研究、认知科学、知觉意识、成像研究、动物认知、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


↓ ↓ ↓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期刊信息:

神经科学期刊精选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Frontiers 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领先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出版商,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开放。欲了解更多详情,欢迎访问 Frontiers 官方网站:www.frontiersin.or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你就成为了全球开放科学的推动者。

微信图片_20210603101131.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5500-1293635.html

上一篇:杨震/祝武强共同主持专刊 | 感染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分子机制
下一篇:赵家军/刘铭/Fabrizio Barbetti 主持专刊 | 单基因糖尿病:从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到临床实践
收藏 IP: 212.243.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