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化学家刘有成院士1954年从美国归来时赴北京报到的介绍信
刘有成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城冲乡一个书香之家,家境清贫的他靠奖学金进入中学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有成背起行囊跟随学校远行,在兵荒马乱中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也是在那时,他便立下了读书报国的志向。
1938年9月,刘有成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农业化学,在倪则埙、高济宇等老师的影响下,刘有成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下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志向。
1944年,刘有成考取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研究生奖学金,“当时知识分子几乎都有这个想法,就是出国学到先进知识,回来为国家服务。”次年8月,他怀抱科学救国之梦,进入英国利兹大学,师从英国著名的生物甲基化专家F. Challenger教授学习生物化学。
老先生晚年回忆:“当我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感觉学到的东西还很有限,希望在国外多做一些研究工作,我就想到美国大学做一两年博士后,取得一些经验,多学一些科学知识,开扩眼界。”1948年12月,他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飞跃大西洋,开始了留美深造的旅程。
刘有成先是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Research Associate,导师Byron Riegel(1906—1975)是美国著名的有机化学教授,曾担任过美国化学学会主席。到美国后不久便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欣喜万分,立即想着回国,但因有约在先,他只好耐心把在西北大学的研究工作做完。1951年,他着手办理回国手续,就在即将离开的前几天,刘有成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一封信,命令他不得擅自离开美国,并将他列入港口的黑名单。
在多次与移民局交涉无果后,刘有成不得不留下来继续进行研究工作。1951年10月,刘有成来到芝加哥大学,师从国际自由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M.S. Kharasch(1895—1957)教授作研究。在Kharasch教授指导下,刘有成开展了格式试剂与二氯化钴(CoCl2)的反应、过氧化物分解的反应,以及气相溴化的反应和光反应等自由基化学的基础研究工作。他发表的有关自由基重排反应的论文是国际上关于该问题的首次报道。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后,美国政府同意分批放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刘有成得到消息后,立即辞掉工作,在12月20日回到祖国。次年1月,刘有成在北京向高等教育部报到。高等教育部的李云扬司长希望刘有成到兰州大学工作,刘有成坦然接受了建议。
刘有成来到兰大以后,很快就在原萃英门校区的化学楼开始筹建实验室,当时一些设备还要他自己想办法,从苏联、上海、天津等地去购买。在艰苦的条件下,刘有成白手起家,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自由基化学研究小组。他和他的助手及研究生一起,开始了对硫醇对炔属化合物加成反应的研究,阐明了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接着又从事共轭高分子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半导体性质的聚苯乙炔共轭高分子,这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的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工作,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著名化学家刘有成院士1954年从美国归来时赴北京报到的介绍信(顾金亮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