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ENER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BONENERGY

博文

[转载]温州大学王舜&陈锡安&郭大营Angew:借问多硫何处有?碳童遥指纳米管

已有 1319 次阅读 2022-5-17 15:0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图片

微信图片_20220517150142.png图片

Hydr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valently Modified with Tris(hydroxypropyl) Phosphine as a Functional Interlayer for Advanc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Bin Yang, Daying Guo*, Peirong Lin, Ling Zhou, Jun Li, Guoyong Fang, Jinyi Wang, Huile Jin, Xi’an Chen*, Shun Wa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204327


研究背景

锂硫电池(LSBs)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电化学电源,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LSBs的商业化仍然受到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反应动力学的阻碍,这会导致活性材料的不可逆损失、锂金属负极的腐蚀以及电池内阻的增加,最终导致电池短路,循环寿命和低库仑效率。幸运的是,有机分子改性碳基中间层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以缓解碳材料极性差的问题,增强物理和化学吸附,改善多硫化物催化转化的反应动力学而不影响其优势碳材料(快速传质和电荷转移等)。

然而,有机分子通过简单的重组进入基体仍然会在有机电解质中损失。此外,催化转化的机制尚不清晰。因此,设计和开发与碳材料紧密结合的新型有机分子对于加速多硫化物的催化转化、抑制穿梭效应和保持其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


文章介绍

温州大学王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三(羟丙基)膦共价改性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先进锂硫电池的功能层。

利用三(羟丙基)膦(THPP)作为锂硫电池功能插层中的活性物质,能够快速将液相多硫化锂(Li2Sn, 4≤n≤8)催化转化固相硫化锂(Li2S),从而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同时能够诱导锂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液中间相(SEI)层,进而减少锂负极枝晶的形成,并揭示了有机小分子THPP催化多硫化物过程中形成的活性中间体,对锂硫电池中有机小分子催化多硫化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见解。

为实现THPP在温和条件下以共价键形式嫁接在CNT-OH,选用复含“-O=C=N-”基团的TDI作为链接桥梁,成功实现THPP共价改性CNT-OH新型插层膜材料的制备。

王舜教授课题组通过渗透吸附实验、对称电池、循环伏安、计时电流法以及理论计算等方法验证了THPP作为锂硫电池功能插层能够快速将液相多硫化锂(Li2Sn, 4≤n≤8)催化转化固相硫化锂(Li2S);并通过吸附实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磷谱、质谱以及理论计算等揭示了有机小分子THPP催化多硫化物过程中形成的活性中间体,对LSBs中设计有机小分子催化多硫化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见解。

基于此,这项工作中设计的LSBs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特别是在低温下,达到初始容量951 mAhg-1(1 C),1700次循环后的衰减率仅为0.036%。这种通过将THPP分子共价接枝到中间层上而不改变电极结构的简单策略或会为LSBs电池应用带来光明的未来。该文章以“Hydr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valently Modified with Tris(hydroxypropyl) Phosphine as a Functional Interlayer for Advanc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图片


作者信息

温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杨斌为第一作者,温州大学青年教师郭大营博士、陈锡安与王舜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2208, 51972239, 51872209和52072273)、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9R52042)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论文原文在线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

论文标题:

Hydroxyl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valently Modified with Tris(hydroxypropyl) Phosphine as a Functional Interlayer for Advanc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论文网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204327

DOI:10.1002/anie.202204327


往期推荐

1.澳门大学邵怀宇&福州大学汤育欣Carbon Energy:静电纺丝技术在全固态锂电池应用的研究进展

2.中科院物理所拱越&谷林Carbon Energy:储能材料中的基本结构自由度

3.青岛大学李洪森、李强Carbon Energy:原位磁性测试揭示FeF2正极材料储锂机制

微信图片_2022051714581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4837-1338966.html

上一篇:[转载]格罗宁根大学裴宇韬&路力强Carbon Energy综述:分级多孔碳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转载]中国矿业大学刘瑞平&吉林师范大学冯明Carbon Energy:3D梯度孔结构碳骨架助力稳定锂金属负极
收藏 IP: 210.33.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