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上午,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办,温州大学承办的2024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温州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田中群、李永舫、俞书宏、谢素原,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根,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钱强出席会议。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主持。
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包括70余位杰青的400余位知名学者、以及来自温州市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领导、在温高校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举行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碳能源)•金茶花奖颁奖仪式,该奖项为表彰在前沿研究领域作出贡献的40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共有耶鲁大学王海梁教授、清华大学周光敏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尤雅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施润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杨琪教授5位青年学者获奖。
Carbon Energy•金茶花奖获奖人
——王海梁教授
王海梁教授简介:
王海梁,耶鲁大学化学系教授,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化学催化的研究。通过金属配合物和纳米碳材料的耦合,创制出一系列的异相分子催化剂,包括首个可以有效地把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的电催化剂。课题组在过去几年深入探究了该反应的活性位点,催化机制,反应扩展,和器件构筑,为解决能源和环境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化学基础。
评委会给予王海梁教授的颁奖词:
海阔凭鱼跃,梁高任鸟飞;
您以电化学之笔,绘催化壮丽图景;
从宏观角度出发,
为解决人类能源环境问题而奋斗;
在微观层面探索,
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在电化学催化的领域,
您以匠心独运的智慧,
于分子的舞蹈中编织出创新的篇章。
Carbon Energy•金茶花奖获奖人
——周光敏教授
周光敏教授简介:
周光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长聘副教授。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回收方法与材料分子结构匹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深入探索,层层剖析,发现了正极材料成分缺失导致的连续相变失效规律,提出了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多级调控的直接再生机制,构建了失效电极材料的直接修复与再生的新体系,开拓了锂电回收材料高值化利用新途径,为缓解我国关键金属资源供给压力,助力建设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型储能体系提供了创新思路和重要基础。
评委会给予周光敏教授的颁奖词:
材料之道,因您再焕新生;
慧眼识微,洞见电极规律,
以策略赋予电极新颜;
见微知著,掌握结构奥秘,
化微观精妙为宏大潜能;
胸怀祖国,变废旧资源为绿色动力,
开拓储能新篇;
您谱写了失效正极材料
直接再生的华美乐章!
Carbon Energy•金茶花奖获奖人
——尤雅教授
尤雅教授简介:
尤雅,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聚焦普鲁士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出晶体内部结晶水和缺陷是影响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开发出“零应变”、“低缺陷无水”、“富钠”普鲁士白正极材料合成新方法,为其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和重要基础。开发极端条件工况下工作的储能电池,利用电解液溶剂化结构随着温度发生自适应性变化,可同时解决高低温下的难题,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在-50到60度之间稳定工作,为极端温度下的储能电池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评委会给予尤雅教授的颁奖词:
钠离子电池之疆域,
您以原创精神引领潮流,
十年铸剑,深耕不辍;
应国家之需求,
潜心钻研,攻坚克难;
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安全
贡献巾帼力量;
您是先行者,您是领航员,
致力于“突破电池应用极限”,
只愿高安全、低成本电池
“飞入寻常百姓家”。
Carbon Energy•金茶花奖获奖人
——施润研究员
施润研究员简介:
施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聚焦三相界面催化领域,开发了探针标记的三相界面物相与分子识别新方法,提出了半浸润气-液-固催化界面的反应物扩散增强策略,首次报道了水为氢源的三相电催化乙炔还原制乙烯反应策略,并发现了超浸润液-液-固催化界面的有机物-电解质跨界面扩散抑制现象,实现了高纯度芳香醛类有机试剂的电催化直接合成,在多相光、电催化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委会给予施润研究员的颁奖词:
湿笔描绘分子舞,
润色催化新篇章;
乙炔加水,烷烃脱氢,
旧反应迎来新篇章;
低浓转化,分离纯化,
新体系解决真问题;
分子输运,物相识别,
界面表征见微知著;
您独辟蹊径,交叉创新,
拨开科学的雾,
照亮多相光、电催化领域的未来。
Carbon Energy•金茶花奖获奖人
——杨琪教授
杨琪教授简介:
杨琪,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从事功能碳材料的设计合成、规模制备及电化学工程应用研究。针对锌/钠离子电池的枝晶与能量密度低等问题,从分子化学去理解功能碳材料的设计构筑,基于化工“三传一反”实现功能碳材料的规模制备,开发离子传质与电极反应强化策略赋能电池技术发展。
评委会给予杨琪教授的颁奖词:
热质传输,动力无限,
铸规模制备最强内核;
反应强化,匠心独运,
驱动新能源储能应用;
秉承初心,砥砺前行,
谱写功能碳材料新篇章;
您在分子化学的世界,
以智慧之光,
照亮碳材料设计构筑之道。
在开幕式后的大会报告阶段,北京大学张锦院士、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分别带来学术报告,为在场来宾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1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