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ongc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longchang

博文

终极大自然观——第二十一讲:意识空间与信息空间论

已有 1212 次阅读 2023-9-25 10:03 |个人分类:终极大自然观|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序

试看我们这万般新潮、争奇斗艳的世界,和那小袅依依、涵柳逶迤的生活,

其中最最根本的动因是什么?在哪里?

如今终能看到,那就是人类的(默默无闻的)“意识”所为,没有它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可也不能不说,近两百年来人类科学在“意识”的认识上虽有来自多个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仍未获得统一的正确认识,主要原因则是尚未获得意识的本原认识,而意识的本原存在却是十分隐讳的。


那么,在此建立起了“终极客观世界观”的当下,

本论不仅能回答出作为科学谜题的“意识”来源,

同时能用“意识”对繁杂而神秘的社会生活做出深层次的探析。


原来,毫不起眼的“意识”来自具有(起于细胞“超结构”中)对环境“信息”的敏感和积极应对的“能动”本能。

通过“意识”的进一步探析,不仅能对生命世界的“神”秘性做出本质性揭底,

更能对物理世界的终极前沿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


本讲的任务首先是进一步夯实对意识的认识,然后以此对人类社会最为关心的“信息、智能”再做“意识”。


一、意识

1

“意识”是生命体的被叫做“精神世界”的功能体现。

已知(第十讲)意识来自“原生细胞”,是原生细胞的核心机能,具体说是原生细胞中的“智能基因”功能。

因为,作为“原生细胞”,其中已有了能够更为充分接触且发挥“超空间”机制的(叫做)“超结构”。

正是“超结构”使其“智能基因”具备并表现出一种特别功能(一种“超信息”层级的能量形式,内涵于生物学的分子组织),可叫它做“能动”性。


“能动”性的本质是具有时空“前趋”性的特性,它能对细胞内在和外在时空邻域的“信息”(概念见下)产生积极的感知和应对效能,并能作为进一步的信息,储存和参与遗传进化(关键是要认识到“超空间”的存在性)。

叫“原生细胞”的这一功能做来自智能基因的“原生意识”。


2

随着(起自原生细胞的)漫长的“细胞”进化历程,

其(起自原生意识的)“意识”也能随着细胞的(进化成多细胞及其组织、器官、体系等)层层升华,

逐级形成各层级的“意识”,直至最高层级的(如人类种群的包括多种成分的)“综合意识”(简称“意识”),

其综合表现叫做“精神”,或叫(所提及的)“精神世界”。


3

“综合意识”作为人类“精神”的功能,已进化到具有(“显意识”与“潜意识”组成的)“大脑意识”和(来自体细胞综合感知或叫“心”的)“下意识”等两大类型。


1

特征性地说,只有人类种群才具有“大脑意识”(又叫思维);

仍作特征性地说,(较晚进化成的)“大脑意识”与(老资格的)“下意识”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

大脑意识能“充分”显示(宇宙的运行属性)逻辑(见第四讲)。


其“充分”性在于,

“大脑意识”(思维)不仅具有逻辑推理的“过程”,

而且能产生包括其“初端”创意和“终端”判定等完整的“思维”。

(注意到,“过程”属逻辑空间内在“典型逻辑”;“端点”属逻辑空间的边际“非典型逻辑”)


亦即,“大脑意识”不仅能够使我们体会到物理世界的存在,

并且能够充分“能动”地认识、理解和开发、利用这个物理世界,这可是AI工程不可能替代的。


2

也不可小觑“下意识”,下意识并不“下”,

只是更隐讳罢了(属于东方哲学的“心”)。


比如,人的情感、情绪、情愫、伦理,

特别是更为重要的(由私性、公性“二象”构成的,其进化速度决定着社会进程的)“人性”等,

都是来自下意识的。


再说,从“信息”角度将进一步看到,

下意识所体现出的空间层次也是十分深刻的,这也是AI工程不可能替代的(续下)。


3

不能不承认,正是“意识”(综合意识)使得人类能够“意识到”我们所处这个客观世界。

否则,我们将只能像牛羊一样,对此美妙而甜蜜的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更说不上去拥抱“欣赏”祂和戮力“识透”祂了。


何况“意识”本身还在继续深化,比如除处理来自五官的信息外,

还有所谓第六、第七感觉(直觉信息,又叫“第三只眼”),

以及所谓“特异功能”等等所谓“超自然”现象,都是深邃的“意识”机能的表现。


4

“意识”对客观对象作宏观认识,一般可有三种情形:

一是将对象整体置于意识的“视野”中作鸟瞰俯视,不过这对于认识客观世界即使对宇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二是意识在对象系统内如认识宇宙这样的情形,能够用可谓“逐步掘进”的方式去进取。

三是如本论的对象“终极大自然”十分抽象,则只能用可谓“逐步‘摸索’”的方式进行。


5

原则上,用出自客观世界的“意识”去反观透识客观世界,

是具有“悖论”性质的(当然不是典型的悖论)。

但也因此,凭意识(只能如此)去认识“大自然”是个漫长艰深且神秘的过程(续下)。


4

特别的,正是出于“意识”(作为精神功能)的“抽象”性、(存在形式的)“隐匿”性及其“悖论”性,

造成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对(意识的表象)“精神”存在着误解,

被认为精神现象(意识“能动”)不是来自主观,

反倒认为是客观世界存在着神、佛等类“超人”,一切都是祂们的作为。


同时,当揭示出“意识”的本原后即充分说明了,

正如高僧达德者们所说,“佛在心中”、“神出自身”(第一讲参考书[8])。


那么须问,人类意识还会进化吗?客观世界还有未被认识到的领域吗?

本论的观点是,由于客观世界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意识不会不变,但因人类种群寿命是有限的(第一讲参考书[6]),从而意识(智商)增长也是有限的(比如“第三只眼”的直觉能力可能进化的更强,但不会有实质性改变了)。    


总之,研究经历使我们意识到,

从整体上说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终极大自然)的“窥测”性认识已基本到位了,

需要的只是一些进一步的实证性、证伪性工作了。


二、信息

关于全面的“信息”概念,存在两个层次上的含义。

1、作为“道”的本原性概念

“信息”是从系统“属性”中被提取抽象出来的一种“广义能量”形式,

或说是“脱离了载体的属性”,这也是1922年卡松首次提出信息概念的含义,

是属于“道”意义下的客观存在。

虽然后来按哈特莱(1928年)的说法,信息是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的了,但所反映的仍然只是(属于“道”的)本原性存在。


2、作为“术”的科学性概念

这就是被香农(1945年)进一步发展了的信息概念。

具体说是被数码化或数据化、数字化了的(抑或说是技术化、科学化了的)信息概念。

这也是今天作为信息科学时代,被广泛运用的(技术化了的)信息概念。


应特别注意到,用数据对信息作技术性表示,并非一种偶然性技术手段,

而是“揭示”出了一种普遍的客观规律(逻辑的)“数字世界”,所以它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不过,本文中更多的是从本原性(道)角度谈信息。


3、信息的有关性质

1

关于产生信息的对象(系统),可有两种说法,且皆包括(生命和非生命)两个方面的系统。

一是(具体)说,信息是来自系统属性的,这样的系统可以是生命系统或非生命系统;

二是(抽象)说,信息来自宇宙空间(=物质空间+场空间)中“场空间”前沿的(濒临超空间的)“临界空间”或(生命系统前沿的)“超结构”,是一种广义能量形式(抽象的信息能)。


2

信息在系统中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不可能用剖分法获得;

信息作为一种空间层次成分,本身可有多个层级之分(见“4”);


3

再从空间层次上看,“信息”来自物质系统的“属性”与生命系统(精神世界中)“精神场”(或意念、意识),

同属于“场空间”层次(或可叫做“信息空间”)但属于不同的能量形式。


正因为信息与精神场属同一空间层次,

所以它能直接受到(人类“综合意识”的)诸如精神场/意念力/直觉之类“意识”的作用,

从而不仅能从属性中被提升出来,并且能对其作科学技术的运作,形成如下(重要而特别的)“信息空间”。


三、对信息空间的“意识”

1、信息空间概念描述

1)“信息空间”是人类“意识”对其所及范畴内获取的“基本信息”(于完全的“逻辑空间”中)进行加工、组合、升华(简称“运作”),所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递升性活跃性的范畴(把具有多种类型元素的集合叫做范畴)。

2)“信息空间”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物理空间前沿(濒临超空间的)“临界空间”中的“基本信息”;另一个是更主要的,即生命世界之“精神空间”中更为活跃的生成信息。

或说,“信息空间”是“基本信息”经过诸如精神场、意念、意识等加工“运作”形成的更为丰富的(仍为信息的)范畴。

注意到,在“终极大自然观”下易知,“生命世界”(特别是人类种群)之具有高级“能动”性的“意识”才是形成“信息空间”的由头。

亦即,尽管说直观看来“信息空间”好像只是从属于“物理世界”的,但实际上它显示出的活跃生机和丰富内涵,更多的是来自(生命世界)“有机性”的,而有机性是来自(或说借助)超空间机制的。

总之,我们绝不可仅囿于物理世界来看生命世界和人类社会。

最后,可将上述讨论技术性地归结为如下“三元组”。


2、信息空间模式:“三元组”

信息空间=(基本信息,公理,运行),其中,

基本信息:来自系统属性的(符号)信息集;

公理:不超越逻辑空间;

运行:服从“综合意识”下的运作。


3、信息空间之于“意识空间”

如果把意识(综合意识)所能达到的范畴叫做“意识空间”的话,

那么它与信息空间的关系是什么?


1

从实践来说,“信息空间”一直是人类科学的核心领域,它是在不断膨胀、内生发展着的。

特别是,代表着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的当今“信息时代”,

整个社会都被信息化、数码化、AI化了,甚至可进展到Chat GTP-n上来了,其中n还在不断增长。


但是须知,所有这些都只是人类精神、意识的活动(运作)的成果(包括对电子、量子的技术运作),

且只能随着人类意识的发展(进化)而发展。

亦即,在上述(正常的)“意识空间”概念下,“信息空间”只能是囿于(决定于)“意识空间”的。


这点,却是非同小可的。

比如,仅限于在既有信息范畴内的“运作”,且仅限于典型逻辑下的“运作”,

Chat GTP,是不可能实现“意识”中具有根本性的(时空前趋)“能动”性的。


2

再则,意识中的“下意识”具有的(情感类)功能,

对于信息空间(具体如Chat GDP)来说,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大可不必担心将来的AI(硅基人)会征服(碳基的)人类了。


四、意识下的信息欣赏

1、谓欣赏?

比如,形式上是在视/听文学艺术作品,

但其本质是在接受作品的内在信息(作为属性存在的信息),又叫信息能。

特别当其进一步深入到人的(细胞内存)“信息库”后,

还能对接受者作出(提升升华性的)情绪振奋或悟性提升作用,通称“欣赏”。


2、不同的人,其欣赏深度和效果皆可不同

问题在于,客观的文艺信息与主观的内存信息是否能产生和谐或共振的问题。


比如,同去一个百花园,却不同的人可能会对不同的花卉感兴趣;

可能某朵鲜花能对某(些)人激起他(们)大脑中内存的相关情景,

这时会感到胸中升起一种沁心的带着馨香的滋味来。

这就是被激发出的深层次信息,或叫信息中的信息、超信息,

说明信息是可有多个层级的。


又如,常说一只美妙歌曲具有“穿透力”,

其实就是其信息具备的能量(信息能)的作用。


欣赏的多了(本着“物质越用越损,信息越用越灵”原理),

欣赏者的深层信息会越来越活,欣赏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这叫做“修养”。


再据“意识”的本能,

这样的修养所获“超信息”会(加入细胞全息)进入到“遗传”信息库,

在统计意义下,是有助于提高人类一代代修养水平的。 


(高隆昌 E-mail:  glc5101@sina.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7274-1403766.html

上一篇:终极大自然观——第二十讲:再论数学寻根须“升离”数学及其它
下一篇:终极大自然观——第二十二讲:“无穷”孕育大自然
收藏 IP: 117.176.2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