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探索
——学术交流文化研究笔记之一
高 峡
科技之光照耀星球大地,其总源头在思维创新之花永不凋谢。而激发创新思维正是学术交流的根本使命和重要机制,也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随着人们对创新追求的深化,激发潜能、创新思维与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前置,而将学习、探索与一般研究的作用后置。世界早在100 多年前就已经将更多视线转向原始创新,诺贝尔奖情结就是这种科学视线前移的证明。随着时代对科学创新旺盛的需求,加大科学创新机制的研究,成为迫切需求。学术交流作为激发创新思想源头之一,就是这样一个重要机制。
激发创新思维的要素众多、空间很大,学术交流在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学术交流是科学家之间一种激发创新思维的游戏:学术领域的某一重大进展,激发诸多相关研究;学术某一创新思想激发更多创新探索等。
近年来,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的作用与机制,在科技界开始并逐渐得到认可,但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远没有搞清楚。比如,激发创新思维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产生?
这些任务在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研究中都有努力。与此同时,人们也感知到,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规律有蛛丝马迹可寻,并也提出过相应的措施。
科学史上记载有许多故事:当出现机遇时(当然往往事后才知道是机遇),有的科学家抓住机遇做出重大发现,也有科学家错过机会与创新失之交臂。发现并捕捉机遇成为众人特别是一些科学家的兴趣所在。
从学术交流视角来看,有一种情况容易想到: “机遇从来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个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名言,近期得到了《认知科学趋势》研究的一个新证实:意识是连续的(即我们在每一个时间点都有意识),还是离散的(即我们只在特定的时刻有意识)?这个长达1500年之久的争论最近有了新的结论:意识的连续与离散,这可能两者都有。研究还得出一个结果,思想和环境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更新,你有意识的自我利用这些更新,看看它们是否有意义。如果没有,你就可以改变你的路线。《意识是连续还是离散的?科学家给出答案》-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9/445057.shtm
这就是说,由于思想和环境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更新的,人的思想即可利用也可能没利用更新的环境,当你有意识的自我利用这些更新的环境时,你就可以为到达到目的地继续前进或改变路线。这可能就是有准备的头脑被机遇偏爱的原因。当机遇刚一“露头”,意识就去“揭榜挂帅”。这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有意识地自我利用更新的环境。在此,我们不妨将上述原理称之为:意识更新机制。利用这一机制,学术交流在科学研究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
学术交流中,来自不同科学单元不同思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更新学术思想有特别重要的激发作用。现在认知科学证明,当你自我利用这些更新的学术信息与思想时,你的学术意识是连续的,就容易从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或改变你的研究路线。这可能是长达400多年学术交流时间里,学术交流一直被众多科学家,特别是科学大家所看重的原因,且越是处于前沿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越重视。在科学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今天,这种趋势不仅不减而且还在扩大,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于学术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意识更新机制”,激发创新思维,以攀登、占领科学制高点。
虽然一些学者认为,机遇是偶然出现的、不可事前预测的、人们不可控制的,但这并不代表人类不能捕获机遇,更不代表人类不能事前做好准备,提高抓住机遇的几率。
就学术交流而言,激发创新思维虽然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不可事先预知,但却可以采取人为措施,提高激发创新思维的几率。例如,学术会议组织者提倡自由争辩、敢于质疑的学风,在一般15分钟的学术发言后,留5分钟的提问时间等措施,这几乎为当今学术会议普遍采用的方法,这有利学术思想的讨论、争鸣与创新。
在此,应当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大师钱学森的学术交流思想与方法。钱学森具有长期中西学术交流实践经验,特别是他从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并敢于提问、大胆质疑。不仅如此,钱学森还在学术交流机理上有深刻洞见(例如他很早从思维科学视角阐述学术交流规律),并较早在我国倡导并传播学术交流理念、思想与方法,对提高我国学术交流的认识与地位,具有卓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与本文相关的,在此仅提及与激发创新思维关系密切的钱学森学术交流讨论方法:“提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作补充、提新看法。”(详见: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第130页,钱学森:《钱学森讲谈录-哲学、科学、艺术》九州出版社2009年2月版第147页)
为充分释放学术交流的价值,钱学森将提问题放在学术讨论的显著位置,这是科学战略家的表现。发现并提出问题,从来就是科学家的思想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我们许多年轻学者看重习得知识而缺乏提问题的能力时,岂不知芝诺的名言:“当你懂的越多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不懂的也越多。”缺乏提问题能力是懂的并不多的表现。应当指出,问题意识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为此有必要言明:提问题能力是扩展知识的“上等品”,是深化认识的路标,它无关是否尊重人的问题。只有具有浓厚的科学兴趣、执着的探索精神以及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真正掌握提问题能力!
钱学森对学术交流深刻洞见和倡导先进学术交流理念,成为我国当代学术交流思想第一人。钱学森非常看重学术交流对创新思维的作用,非常看重学术交流对培养杰出创新型人才的作用,非常看重学术交流对科学精神及科学发展的作用。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是他融汇中西学术交流先进思想,以我国学术交流现实为背景,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的科学思想,成为钱学森科学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前科学评价体系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开始并将断续在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目前在我国已经上升到国家科学管理的最高层面。近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要“探索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建立对非共识项目和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和管理机制”-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451285.shtm科学史表明,科学思想的创新、科学上重大发现或突破,往往来自个体或小团队。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的理念,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推动科研生态改善,充分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和动力,增添了新动能。
回到本文的主题: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上述例举了钱学森倡导的学术交流讨论方法,并简要地阐述了“提问题”这一讨论方法的意义。至于后三个方法:“发表不同意见、作补充、提新看法”,留待今后探讨。
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要素众多,研究的空间很大,在当前我国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鼓励支持原始创新之际,加大学术交流规律研究,对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此文作为学术交流文化研究笔记导入篇,与同行交流。认识受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高峡 2021年1月7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