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个时期,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和企业都在大力谈创新,提倡创新性思维,做创新型政党、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但基层的很多人员(尤其是工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变化,甚至有些人嘴上提着创新,却还是干着过去的事情,或许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创新。虽然坚持创新、提倡创新往往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很多人往往总是局限于创新的表面内涵,今天就技术和科研人员的一些误区,从深层次谈一下创新背后的认识。部分内容后期再做深入探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逐渐闯进了无人区,没有参照对象,无法依靠原有的模仿复制去快速看到收益,只能回归源头,提倡源头创新(如基础创新、关键技术创新等等),所以相信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创新会是主旋律之一。
狭义的创新主要着眼于技术,甚至在很多人看来,离开了技术就算不上什么创新,尤其是从事技术的理工科人士,其实这种认识是很局限的。广义的创新更应该看结果、看效果,不着眼于眼前的一时繁华或虚空。诚然,技术创新是基础,是核心,但单纯提倡技术创新,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或许应该给技术创新创造更多的肥沃土壤,这样更有希望看到真正的参天大树和果实。
在物质相对贫乏的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人以为解决了技术也就能产出好的产品,有了好的产品也就有了好的市场,有了好的市场也就有了可观的利润或收益,这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年代带来的思维定式,很多人因此蒙蔽了双眼。事实上如今很多领域早已是供大于求,确切的说是低端供给(产品)严重过剩,中高端供给(产品)依旧不足,供方市场已经转为需方市场,原有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不再是主旋律,小规模、定制化、个性化逐渐突起,这些不是单纯靠技术可以解决的。
理性看待创新,第一步就是要摒弃一些思维定式,抛开思想桎梏。去伪存真,拨云见日,如何看创新背后的东西,我想应该先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创新的主体是什么?毫无疑问,创新的基本主体(单元主体)只能是人,但未来的创新要淡化人在其中的作用。简单理解,人只是创新中idea的提供者,很大程度上不能决定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同时单打独斗的创新将会逐渐丧失优势,群体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创新将会成为真正的主体。
这里延伸谈一下未来创新的基本特点或要求,立足市场、高效高质、群策群智等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离开了市场具体需求谈创新有点不切合实际,至少是各种投入没有用在刀刃上。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是与时间赛跑,如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将丧失创新的意义。把有限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依托一定的技术基础(如统一研发环境,通过网络化协同等)真正汇聚大众智慧,快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此外协同创新也逐渐成为市场的一种需求,创新不是制造更多的对手,而是消除隔阂和孤岛,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找到更多的同伴(姑且归为生态圈思维吧)。
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的当下,创新的终极目的必须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解决现实存在问题,最差也是改善现状,并创造一定的收益。所以创新必须谈投入和产出,不但要讲工作量,更要讲工作质量,从现状来看,没有实际价值的创新或将被摒弃。从科研的角度出发,创新不是简单的申请一笔基金,买一些原料,做一些实验,得到一些数据和模型,写几篇专利,发表几篇文章。如果今后的科研工作还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展,那么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的鸿沟永远难以填平。
创新的内容包含什么?狭义的创新里太在意技术,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技术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当前模式创新、思路创新、应用创新、基础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等,都应该算到创新的内容里,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模式创新里的研发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创新等,如果不能推陈出新,打破传统,将会严重影响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再如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传统的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往往是粗放型的,没有科学规范的流程,不善于经营管理,买了好的设备,有了一些工艺配方,却难以制造出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产品,导致品牌难以树立,收益不断收缩,成为不少企业的痛处。未来除了一些人员集聚技术创新外,必须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做好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当前经常提到的机制体制创新都是这一范畴。
创新的工具有哪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什么要谈工具,其实很简单,工具的主要属性就是节省力气,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等,没有合适的工具,怎么会有高效高质的创新呢?现实中,很多人对工具的依赖性过强,离开了工具便不知所措,甚至为工具所累,这里重点谈一下软件。不难发现,一些领域离开了国外的一些软件(工业设计软件、仿真模拟软件、测试软件等)我们的很多工作举步维艰,甚至感觉是进入了原始社会。现实中有很多技术人员在一些设备和软件的操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学习,尤其是升级之后,很多时候不支持相互调用软件,真正进入研究创新的时间却很少,成果自然不理想。这和现实制造工厂中,原材料准备时间过长,机器等待过久,有效生产时间少如出一辙。工具好不好用,有几点是必需考虑进去的,比如标准统一,方便操作,易于掌握,门槛不高,精准高效等。从这里来看,未来的设备、软件等必须要重点改善操作环境,消除各自之间的孤岛和壁垒。同时一些软件将会平台化、轻量化、便捷化,尤其是小程序化、APP化,这需要统一底层技术和架构,扩充模型库和数据库,优化操作界面,甚至形成中央软件库,大家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加强互操作性。
现如今正是技术革命(主要是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革命的重要时刻,不断融合新的信息技术赋能创新工作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基于上述思考,谈创新从实干做起,大概需要考虑这样的原则: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做,重复的事情少做,探索性的事情敢做。原来是不敢想不敢干,现在是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想象,敢于勇闯无人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