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

博文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49)——III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的高效p型掺杂新途径研究

已有 1206 次阅读 2022-12-29 14:2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image.png

工作简介

         ——III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的高效p型掺杂新途径研究


III族氮化物(又称GaN基 )宽禁带半导体是第三代半导体的典型代表,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质,是继Si和GaAs之后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对国家的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它也是全球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在若干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计划中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AlGaN基深紫外发光器件是继半导体照明后GaN光电子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对新冠病毒和其它菌毒有显著的灭杀效果,同时是替代汞灯等气态紫外光源的唯一方案,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当前AlGaN基深紫外发光器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电光转换效率十分低下,其中一个主要瓶颈是高Al组分(>50%)AlGaN材料的高效p型掺杂,也是当前氮化物半导体研究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严重制约AlGaN基深紫外光电器件性能提升。AlGaN中Mg杂质离化能很大、难以热激活是实现p型掺杂的核心难点。短周期超晶格技术路线能有效降低AlGaN中Mg杂质的离化能,并通过微带有效提升载流子输运性能;但是,短周期超晶格中微带的形成要求可控制备亚纳米厚度势垒层,这对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主流制备方法MOCVD外延是一个巨大挑战。


北京大学许福军、沈波团队创新发展了一种“脱附控制超薄层外延”方法, 在III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的高效p型掺杂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研究团队提出利用MOCVD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原子表面脱附行为,实现了厚度为3个原子层(约为0.75 nm)的高Al组分AlGaN的稳定制备(图1a),并以此为垒层制备了自组装p型AlGaN短周期超晶格(等效Al组分超过50%),成功将激活能大幅降低至17.5 meV,室温空穴浓度达到8.1×1018 cm-3(图1b)。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电流-电压测试中负微分电导效应,证明p型AlGaN 短周期超晶格中微带的形成(图1c),为空穴的纵向输运提供了通道,这也是国际上首次从实验上确认p-AlGaN超晶格微带物理途径的有效性。将该p型AlGaN超晶格结构应用到发光波长280 nm的深紫外LED器件中,器件的载流子注入效率及光提取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100 mA电流下出光功率达到17.7 mW,显示了巨大的器件应用潜力和价值。

image.png

图1.(a)基于“脱附控制超薄层外延”方法制备的自组装p型AlGaN 短周期超晶格。(b)p型AlGaN 短周期超晶格的变温霍尔效应测试结果。(c)p型AlGaN 短周期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效应。


相关研究成果以“Sub-nanometer ultrathin epitaxy of AlGa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fficient doping”为题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11, 71(2022))。本研究工作主要由王嘉铭博士和王明星博士共同完成,许福军副教授和沈波教授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image.png

通讯作者

沈波,北京大学教授、理学部副主任、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第三代半导体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战略性电子材料”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曾在南京大学、中国科大和日本东北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东京大学博士后;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GaN基宽禁带半导体研究,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申请发明专利50多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40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励。        

image.png

通讯作者

许福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近年来主要开展AlGaN 基深紫外发光材料和器件研究,在高质量AlN、高效率AlGaN量子阱以及AlGaN掺杂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迄今以一作/通讯作者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等一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一作/通讯作者论文30多篇,获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多件,并实现部分科研成果落地付诸产业化应用。


原文传递


详情请点击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2-0075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6013-1369637.html

上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42)——运用时域卷积神经网络的模拟运算语音唤醒
下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50)——钙钛矿量子点固体薄膜原位可控合成新策略
收藏 IP: 223.7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