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溯本求源 同心合力——《教书匠》观后感(2022.11.25王彬涵)

已有 3943 次阅读 2022-12-7 17:17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时间:2022年11月25日

地点:教科院201会议室

主持人:王彬涵

摄影:谢钰文

撰稿:王彬涵

参与者:张欢欢、仇国伟、易凡、赵晴晴、陈怡然、熊乐天、廖婧琳、秦煜萱、谢钰文、王彬涵、刘宏宇、王艺霖(线上)、孙汪帆(线上)、张莉(线上)、梁东云(线上)、周希越(线上)、姜美霞(线上)、刘欣莲(线上)

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影视艺术形态,教育题材纪录片通过对现实教育情境中真人真事的记录,将教育实况和问题一并呈现给大众,引发其关注和思考。本期沙龙,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首部聚焦“教育设计”的纪录片——《教书匠》。 

《教书匠》作为一部以“探校”方式深入教育现场观察的纪录片,为大众呈现了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和尝试,试图让大众重新看见孩子,看见教育本身。该纪录片总共20集,前16集分别为《留白》《自由》《感知》《应时》《安全感》《锚定》《礼物》《我是谁》《悦读》《青春课》《石头》《人人皆可为师》《师者》《相与》《省方》《图南》,呈现了国内12个探索型的教育案例;后4集围绕《让最优秀的人去做教育》《教育的高度取决于能见度》《教育可以被设计吗》《教育可以更多元》4个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见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教育是怎样发生的;看见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在起作用;看见一个教育工作者,启发、引导、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从多角度激发我们对于教育本质、教育方式、教育改革的再思考。

一、溯本求源:探意教书匠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赵晴晴首先向大家分享了“教书匠”的释义:教书匠是许多老师自谦的称呼,但汉语词典中却将教书匠释义为一种贬称,甚至是谑称,认为教书匠是循规蹈矩、死扣教材、生搬硬套的人。对此,赵晴晴持反对意见,“匠”字在人们的认知中,譬如工匠、花匠都是学有专长的,是常人无法取代的,教书匠其实是指育人在心、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精湛教育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砥砺精进的老师,它应当是一个褒义词。王彬涵补充道,教书匠这部纪录片的英文标题为“The teaching artist”,译为教育艺术家,教书匠不仅寓意着老师要有匠人一般的专注和精进,也寄托着它对老师在教育探新中保有巧思和创造力的期望。 

二、研精覃思:何为老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书匠》深入教育现场,精选育人案例,探析教育理念,发人深思,何为老师?熊乐天基于所观看的第十七集《让最优秀的人去做教育》发表看法,老师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于课堂答疑解惑的教学实践主体,它也可以是带来醍醐灌顶启示的书本及作者,比如金庸的小说、平生、笔风及其传达的价值观念,也是师者的一种体现。此外,老师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神圣的角色,也许个体的力量渺小,难以对整个教育系统起作用,但只要个体愿意主动思考和坚持便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因此还是要鼓励那些最优秀的人去做老师,但这里的优秀未必是业务素养水平、教学实践经验,它也可能是一种价值倾向、一腔热血或者其他内在品质,又或者是想把书教好这么一件赤诚的小事。秦煜萱也分享了自己观看第十七集的所感所思:“老师需要练就深入浅出的本领,深入是浅出的条件,老师经过深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为学生带来浅显易懂的输出”。对于剧集中提到的,德才兼备中“才”更加重要这一观点,秦煜萱解释道,因为德是为人的基本底线,它的更深层次还是才华,老师适合这份职业、爱这份职业,才能够体现他的才华,才有机会进一步展现他的善意和德行,成为甘居人后助力学生成长的推动者。她还分享了自己所做的功课,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提出的新时代教师的六项基本功:立德树人、研究、融合、协同、评价、数字化,进一步明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需要的基本素养。王彬涵则结合《师者》一集中反复提到的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进行分享,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定是要自己的学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宽度和高度;且从师德师风上坚守底线,并且以更好更高的水平要求自我,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刘宏宇补充道,在提升自我的基础上,老师还应当拥有一份热情。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他不仅需要有一桶水,更要有长流水,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断求新知,而激励老师上下求索的原动力,一定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三、精益求精:何为好老师

精而益求其精,备而益求其备。对于何为好老师这一问题,易凡结合所观看的第十集《青春课》给出了答案,好老师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传递者,还是用真诚、耐心和爱去陪伴孩子成长的人。《青春课》一集中的老师们便非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在外界评价体系看来是问题学生的孩子,也会思念许久未见的家人,也会因为家人不能来看她的演出而默默流泪,这些委屈都是被老师们看到了的。而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或多或少也有些问题孩子,但他们的委屈是没有被看到、被理解的,所以他们采取了偏激的方式来发声。因此,易凡认为能够用心去看到、去理解孩子成长经历的老师可以称为一位好老师,他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监督者,也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评价者,更是用心用情去关注孩子本身的有心人,他们关注的是问题孩子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而不是盲目追问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如果不学习以后会怎么样。张欢欢则基于生活中的所见有感而发,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三观养成特别重要的时期,但如今网络和通讯设备广泛普及,孩子们极易受到网络上纷杂信息的影响,好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当扮演一位引路人的角色。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不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到能自己穿衣服、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到关注自己的生活、不在意不重视周围人感受的自我时期;再慢慢地开始为家庭做一点事情;到中学后期开始意识到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为社会做一份贡献,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们给予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的关注和引领。对于易凡和张欢欢的分享,谢钰文表示赞同,学生本身是单纯、活泼、积极的孩子,好老师要用心投入教育事业,保持一定的童心,学会倾听孩子,力求融入孩子,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

陈怡然也向大家分享了她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上的所学,老师有四重境界,能达到第四重境界的,可称之为好老师:首先是颜值,老师的形象干净整洁,能给学生传递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是才气,即专业能力、专业素养要达标;第三是道德,如今也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道德素质一定要过关;最后是人格,老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切实影响到学生的品质。其实成为一个好老师是很有难度的事情,所以无论我们处于哪个阶段,对于老师两个字都要抱有敬畏感,要持之以恒地精进探新。王艺霖在发言中谈到《师者》中“天地君亲师”这一帧画面,这句话是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也是传承至今影响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位好老师不仅需要关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更为重要的精神力量的传承。学习本身也意味着一种传承,教师的热情、感知力、幸福感、个人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许学生当下无法体悟,但当他们逐步成长、积累一定阅历之后,这些精神力量就开始发挥作用。仇国伟联想到所看的《平均的终结》一书,提出要成为一位好老师,需要拥有一种开放性、发展性的眼光,摆脱一维思维、本质思维和规范化思维对于我们的阻碍。不应当按照平均好的标准去定义自身或孩子的发展道路,洞悉不同的人发展道路是不一样的、个性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要注重自身的开放式发展。

四、精诚由衷:我所遇到的好老师

《教书匠》为我们呈现的老师群像,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还是用真诚、耐心和爱陪伴孩子们成长的人;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监督者,还是把人类精神财富的种子播撒给下一代的人。由影片联通至个人经历,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易凡同我们分享了高中物理老师的教学之道,这位老师从未责骂或放弃物理成绩落后的她,反而是时刻关注着她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时常以微笑和言语鼓励她,这种鼓励式教学让易凡受益颇多;老师还时常利用课后时间为她讲解错题、查缺补漏,并没有围困在传统偏见的教育理念中,以外在的成绩去否定一位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并给予全面细致的支持。易凡还提到,数月前的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现状调研里,她所调研的一所职业院校中,老师、主任和校长都极具情怀,他们主动思考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基于此备课磨课上课,力求让学生听进学深悟透。这些用真诚用爱心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好老师。

本科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廖婧琳则从切身体验的视角,向我们分享了她和同学们是如何在好老师的教育引领下,向好老师精进的故事。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她们打牢了素描、油彩、油画、简笔画的基础;一起动手把布染成各种颜色、各种图案;一起将棉花制成装饰品来布置整个房间,打造童话展;一起做手工刺绣,制作玩具和教具,把自己当作小朋友去感受过程,去寻求创新和突破。在自然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她们一同赶海、在草坪上玩游戏、用最简单的石头和树叶设计游戏,回归本真、探索自然。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从零出发,从最开始的学歌到自行编曲,一步一步成长。最终,她们又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头脑风暴获取课程设计灵感、通过上课磨课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伴随着光和热去习得一名幼儿教师的优秀素养,让幼儿乐于认识新事物、真正理解新知识。具有一对一辅导经验的谢钰文分享道,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在教育学生,也是在教育自己,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促使他朝着好老师不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到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从语速、课堂节奏、知识点排布等方面调整教学模式;而老师的这种用心和专注往往又能进一步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加认真,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微知著:如何办好教育

学固不可以不思,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在如今总是会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这背后是人们无限的焦虑还是殷切的期盼。影片呈现的是许许多多教书匠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片段,不同的教学情境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也许我们并不是在寻找一个标准答案或最优答案,而是需要意识到反躬自省、熟思审处的必要性。如何办好教育?王艺霖从教育本质切入,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让我们去贴近生活、认识自我。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慢下来,把目标从培养一棵快速生长的大树转变为注重大树的扎实生长,促成教育的氛围更加宽容更加全面,从关注智力的学习到关注人本身,从肯定社会范畴的成功到生活范畴中点点滴滴的成长。仇国伟基于所观看的《教育可以更多元》剧集提出,在教育中建设跨学科学习的思维对于老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一方面老师要有斜杠的发展思维,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也可以遵循斜杠的理念,淡化学科的边界,这样的思路是未来的教育走向,对于工作实践也是有所裨益的。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要让学生获取到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底线,鼓励学生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赵晴晴则基于《安全感》一集阐述自己的思考,教育产生于良好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又以安全感为基础。这要求老师在各种课堂上,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连接,使学生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她向我们讲述了一土学校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从土壤开始。学校把教育比作农业,在农业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环境,如果没有好的土壤,只有好的育苗技术,也不可能办好教育,同时提出了如今的教育现状就是在育苗技术这项辅助工具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对于教育大环境的改善,导致教育效果落入事倍功半的困境,比如我们现在熟知的内卷,其实就是一种焦虑的教育生态,在这种不良的生态下成长的孩子,无论采用怎样的教育技术,都难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发展性的事业,因此熊乐天认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需要关注幼儿园和中小学等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教育力量。廖婧琳则结合《留白》剧集,倡导不要提供给孩子所谓完满的教育,要让孩子在白纸的状态中主动思考、自由创作,创作才能让孩子体验美、感受美、发现美。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留出空间让他们感受自然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幼儿的周围全是他们的教材,并不应当局限于老师的备课内容上。在长期的自然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和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孩子是不同的,不过,教育中我们也不走极端,科学化的教育必须要进行设计,但我们不能设计孩子的人生,要适当留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而对于常规意义上问题孩子的教育,易凡提出了她的看法,成绩不好、和父母闹矛盾不听话、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早恋的学生被送入特殊教育的学校,学校通过一些特殊的教育方式,如课外军训拉练、课外文艺活动去教育、规范问题孩子的行为,而这些孩子的可观表现让她感悟,问题孩子并不是真的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评价体系导致的,问题孩子在特殊学校里,用特殊评价体系去评判时的表现和成绩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的错是相对的,教育当中,一元评价是不可取的。

对于教育中现存问题的思考,张欢欢提出,老师需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不是阶段性的关注。当下的教育,老师只关注任教期间、任教科目的内容,导致整个教育是零散割裂的、功利性的,以致于部分孩子也许学业成绩方面十分优秀,但为人处世方面却有所欠缺,当他们长大成人后才发觉自己在与自我情绪的相处上、在生活问题的处理上、在与周围人的交流中知之甚少,教育是一以贯之的,这是它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廖婧琳从亲身感受提出,学前教育学生最后走向幼儿教师岗位的非常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在学校中的所学所知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幼儿园不会要求老师舞蹈钢琴、教学设计的基本功要多好,因为摆在眼前的往往是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现实的、繁杂的问题,老师的时间精力难以聚焦到教育工作本身,但好的教学设计对于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矛盾所在。

六、同心合力:星火燎原

就如《教书匠》纪录片的副标题所言,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学习。不论是调研访谈中的身临其境,还是自身经历中的切身体验,又或者是观看影片时的角色代入,都让我们置身到一个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去学习,去看到不同的孩子、看到不同的老师、看到真实、看到问题也看到可能性。纪录片拍摄的初衷,便是希望通过呈现基层老师们躬行实践的案例,让人们感受到教育中的光和热,也看到现实教育中的不足,以星星之火影响更多的老师和家长,汇聚更多的思考和力量,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366930.html

上一篇: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工作总结 ——记渔舟唱晚2022秋季学期第三期沙龙(2022.09.30秦煜萱)
下一篇:观往知来,赓续前行——湘水余波2022年终总结(2022.12.11刘宏宇)
收藏 IP: 58.20.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