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2019新时代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成功召开

已有 2427 次阅读 2019-12-6 09:11 |个人分类:中国大学逸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19新时代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成功召开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类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由云南大学承办的“2019新时代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云南昆明成功召开。


 

图一:会议主会场盛况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105所学校的136个院系共计530位参会代表。会议分为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交流三大部分,开幕式由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谈树成教授主持,大会报告部分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张军锋教授主持,各分会场也有相应的学科专家担任主持工作。


 

图二:会议主会场盛况


开幕式阶段,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谈树成教授首先欢迎了各位学科专家不远千里参加本次学科盛会,并表达了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的美好愿景。


 

图三: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谈树成教授主持开幕式


之后,作为东道主,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院士致辞,他代表云南大学对出席会议的老师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云南大学和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类学科的情况。方精云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将对云南大学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类学科的发展。


 

图四: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院士致辞


最后,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赖旭龙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希望参会学者紧紧抓住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进行研讨,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和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图五:赖旭龙教授致辞


11月30日上午9时,大会报告准时开始。北京大学贺灿飞教授以“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地理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西北大学赖绍聪教授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为题、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以“南京大学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践”为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根厚教授以“地质学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和成效”为题、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以“基于研究性教学的‘金课’建设”为题、中国科学院刘丛强院士以“地球科学研究与地学学科建设”为题作了大会报告。

11月30日下午及12月1日上午,5个分会场共计10个场次的报告交流顺利进行,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地质学一流专业与‘金课’建设”、“地理科学类一流专业与‘金课’建设”、“人文地理学一流专业与‘金课’建设”、“‘岩石学’课程教学与‘金课’建设”、“‘地球化学’课程教学与‘金课’建设”、“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一流专业与‘金课’建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一流专业与‘金课’建设”、“‘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与‘金课’建设”10个会议主题下的共计80个专题报告。


 

图六:第三分会场“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一流专业与‘金课’建设”主题会议


我院党委副书记、大气科学专业教师袁俊鹏作了“天气学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与思考”的专题报告;我院地理信息科学系专业教师许新惠作了“关于3S综合实习教材建设的新思考”的专题报告,均引起了与会专家的良好反响。


 

图七:我院党委副书记袁俊鹏教授做分会场报告


 

图八:我院许新惠老师做分会场报告


两天半的会议周期里,研讨会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为主题,围绕“新时代地球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球科学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地球科学一流教材研究与建设”等内容展开研讨。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地球科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至此,2019新时代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圆满结束。


撰稿:韩冰摄影:彭波琪

http://www.srees.ynu.edu.cn/info/1031/275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1208975.html

上一篇:地球物理系开展“我们身边的地球”系列科普讲座活动
下一篇:【人民日报】教授上讲台 本科强起来
收藏 IP: 27.18.2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