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桃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inbowcn2018 感恩过去,珍惜现在,以更开放的心态和行动拥抱未来

博文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已有 2708 次阅读 2020-11-28 22:59 |个人分类:好书快听&书评|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 怎样应对小孩子突然爆发的负面情绪?

  • 高情商的孩子为什么拥有更好的危机应对机制?

  • 父亲角色会对孩子产生哪些母亲无法做到的影响?

免费好书快听之《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请点击微信版链接↓↓↓

微信版: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一. 为什么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如今,人们的工作时间远比从前长,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大幅度减少,陪伴质量也不高,这导致孩子面临诸多的成长问题,甚至是生存安全问题。

无论是专家、父母、学校还是政府机关,他们所能做的,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奏效。既然大环境难以改变,就要从改变孩子自身开始,提高他们避开危险的能力。

情绪管理训练可以提升“迷走神经”的张力方式,这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危险、挫折等逆境时,更容易恢复平静,并且做出更好的判断和选择。

高情商的孩子可以提前察觉危险,会更容易控制住情绪异常可能带来的身体失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让自己避开危险。

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1. 避免成为以下三种类型的父母,而要成为情绪管理型父母。

忽略型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只不过是太小不懂事。

压抑型父母:不仅不在意孩子的情绪,还会通过强制手段,禁止孩子表达消极情绪。

放纵型父母:虽然对孩子的情绪予以同情和接纳,但并不会正确地引导。

2. 情绪管理五步法:

觉察情绪:父母需要先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认知,然后才能解读洞察孩子的感受。

把握机会:不要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成一个麻烦,而是要当作增进亲情的契机。

倾听与认可:通过观察捕捉到孩子情绪发出的信号,换位思考并积极回应;只要重复孩子的话,就可以起到安慰和沟通的作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映射法”。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区分不同情绪的,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给情绪贴标签。给情绪贴标签能有效地安抚神经,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平复下来。

划定界限,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分辨自己行为的性质,然后鼓励孩子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向他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引导他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2. 有几种行为最好别做:不要过度批评、羞辱或嘲笑孩子;避免和孩子眼中的“敌人”站在一边;不要对孩子撒谎。

三、有哪些关键因素最容易影响孩子的情商?

父亲的参与力:父亲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学业和职业发展、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影响非常大。父亲跟孩子做游戏,也会给孩子提供学习情感的重要渠道。

家庭冲突: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中经常出现相互轻蔑、指责和抨击,孩子将更容易在和同伴相处时具有攻击性。父母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中挣扎,将给孩子带来与离婚一样的伤害。

父母离婚:父母离婚会影响孩子的应变能力,消解孩子过多的注意力和心理能量,还会造成孩子至少与父母其中一方的疏离,导致孩子到父母之外去寻找缺失的情感支持。

四、 重要观点

  • 人在紧张的时候,心率和呼吸都会在无意识中发生剧烈的变化,而迷走神经可以调节一系列靠意识难以控制的剧烈生理反应,就好像给身体踩刹车,使身体不至于运转太快而失控。

  • 家长是可以用无害的方式向做错事的孩子表达愤怒的。这样的好处是: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被重视了;也能让孩子认识到,强烈的情绪也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的。

  • 孩子在生气、伤心、害怕时,也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认同他的情绪,给他安慰,也是在教孩子学习安慰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 不要将孩子的经历转化为成人的经历,也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强加给孩子。因为有时对于成人而言不值一提的事,对于孩子而言却很重要。

  • 父亲影响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亲无法做到的。缺少父爱的男孩很难学会自控和延迟满足。父亲的积极参与会让女孩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更有潜力,性生活混乱的概率也较低,并且在成年后更愿意经营健康的恋爱关系。

  • 夫妻在矛盾还没有激化时,就要开始解决问题。终结婚姻的四大杀手,分别是批评、蔑视、防御和筑墙,夫妻要及早警觉并加以干预。若是家庭矛盾已经出现了,家长不要把孩子当作婚姻冲突的武器;在矛盾解决时,也要尽快让孩子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1397-1260277.html

上一篇: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下一篇:心流|如何提升效率和幸福感?
收藏 IP: 116.178.41.*| 热度|

5 范振英 许培扬 刘炜 宁利中 王从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