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utor 我,一个立志成为中国最好教师的教育工作者

博文

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科研力分析 ----以Web of science 为据(一)

已有 5523 次阅读 2017-3-28 00:08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日益成为我国科技界衡量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标准。本文就以Webof science检索结果出发,辅以中科院JCR期刊分区数据库检索结果,整体分析我校(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一)SCI文章数量


上图分别是从2012-2016年我校发表SCI文章的总数量、以山东建筑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文章数量及其占数量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校上述三个指标这五年中均在上升,说明科研实力在增强。至于同兄弟院校的比较吗,本文只讨论成果,不讨论差距,有机会在其它文章中会进行讨论。

(二)SCI文章质量

文章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可间接反映出文章质量。上图列出近五年中我校发表的所有SCI文章和第一单位SCI文章中期刊的最高影响因子。两数据均有下降趋势,说明我校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难度在加大。刘立强教授在2012年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的文章,竟成为我校第一单位10以上因子SCI文章的绝唱。

注:为了更好表现出当年文章的水平,所用数据均追溯到了当年影响因子,如2012年文章参考的是2011年影响因子。下图同。


       

上图列出我校近五年发表的影响因子超过4的所有SCI文章和第一单位SCI文章数量。可以看出,我校高影响因子文章数量不多,而多非第一单位发表,但数量在增加,说明我校发表高水平文章的潜力是有的。


文章影响因子分布   第一单位文章影响因子分布  影响因子


上图为我校2016年发表的SCI文章和第一单位SCI文章的影响因子分布图。可以看出,我校发表的SCI文章影响因子从低到高呈金字塔状,分布比较合理,因子高于5和介于45的文章分别有6篇和9篇,影响因子最高的达到了8.539(《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然而,对比第二张图就会发现,第一单位为我校的SCI文章中高影响因子文章大大减少,没有高于5的文章,影响因子在4-5的文章仅有4篇。实事上,以我校为机构扩展检索到的2016SCI文章中,影响因子最高的8篇文章,第一单位均非我校,而发表在影响因子为8.539期刊上的这篇文章,我校仅为第四单位。2016年收录的我校第一单位文章中,SCI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为《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4.801)。

注: Web of science上可检索到我校发表文章154篇,有两篇无影响因子。

中科院JCR分区也可间接反映出文章质量。上图列出了我校近五年发表的SCI文章和第一单位SCI文章中中科院JCR分区1区文章的数量。两数据虽然不高,但均在呈上升趋势,同样反映了我校发表高水平文章的潜力在提高。


中科院JCR分区也可间接反映出文章质量。上图为我校2016年发表的SCI文章和第一单位SCI文章的中科院JCR分区。同样,当文章统计限制于第一单位时,一区和二区文章的比例大为缩水,一区文章仅有3篇,占3.26%,分别发表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篇)和《ENERGY》(1篇)上,而二区文章也仅有8篇,也仅占8.7%。而中科院JCR期刊分区比例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5153050,我校第一单位高分区文章明显偏少。

注:有一篇中科院JCR分区未录入。

从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我校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十分依赖于同其它机构的合作,而且基本位于从属地位。其实就是说,我校的多数高影响因子、高分区的文章,都是老师们在读博士、读博后时为人家单位干出来滴。

(三)ESI文章

这个数据2015年还有一篇,2016年为零。汗颜啊。

2016年我校科研力分析结果的说明,若想展现我校科研实力,就得“存有余而补不足”,从高影响因子、高分区的第一单位文章下手了。特别是ESI数量,估计未来是学校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指标了。

下篇讨论在SCI文章方面,2016年各学院对学校的贡献,请大家持续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065-1042008.html

上一篇:为一旧闻所感
下一篇: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科研力分析 ----以Web of science 为据(二)
收藏 IP: 39.64.218.*| 热度|

1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0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