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ingdou13042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mingdou130420

博文

我的医学著作《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摘录之五

已有 708 次阅读 2023-9-24 09:44 |个人分类:我的专著内容摘录|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以下内容摘录自:第一章绪论:代谢综合征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带来的人类社会难题谱  第四节 一个突破口:代谢综合征的体力活动不足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系统理论性研究)

     三、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是医学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

以上是体育科学界与运动医学领域的疑问和质询,即使在临床医学界,也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学界带头人,对相关基础医学成果不能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现任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46]写道:一些已经被循证医学研究证明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的治疗手段,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尚未被贯彻和使用到位。更加让人心痛的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所取得的大量基础研究的成果仅仅停留在论文发表阶段上,而没有通过合适的转换研究途径在人类中进行验证和被应用到人类糖尿病防治的临床工作中。纪教授讲得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李光伟[47]对于糖尿病的预防研究长期不能转化为现实防治力和奋力疾呼:热切希望今后我们的糖尿病预防从研究的象牙之塔迈开双脚走向社区!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讲求实效而不苛求完美!这样的呼号气贯长虹,感天动地。 从他文章的上下文看,他指的是包含体力活动和饮食摄入的干预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

如果我们对照科学学阐明的一条规律来看,更让人大惑不解了。该规律是,随着时代的前行,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如19世纪,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通讯用了35年,到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约15年,电视用了12年,从发现核裂变到制成反应堆仅用了4年,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后,其变革速度明显加快,其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最典型的代表,从1973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微机处理机到目前已更新了五代。在医药领域,用腹腔镜做胆囊切除手术,1987年在法国成功进行了第一例,到1990年,在美国和欧洲,基本上都推广了。1991年以后,我国在云南昆明等地开展了这种手术,1992年以后全国就推广了。再如幽门螺杆菌于1982年由MarshallWarren发现,几年之后,该基础研究成果就普遍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使用各种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来治疗消化性溃疡病。

为什么体力活动因素与代谢性疾病防治长久地疏离?而体力活动不足与代谢紊乱关系上有这么多的科学发现,这些发现其历史已有几十年,为什么其临床应用价值不被大力地开发利用,转化为临床防治力而束之高阁?

水有源,树有根,解决问题还得追根寻源。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体力活动方法和手段未得到应有使用的问题,有着诸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还原论的人体观、疾病观上的,医学科学方法论上的,这个历史时期特定社会人文背景的,还由于研究跨医学与体育两个学科,研究与应用起来复杂、困难的原因。也有历史上形成的医学与公共卫生分家的医学建制的原因,等等,最终形成了现代临床医学对医学中的体力活动问题不关注、不研究、不应用的现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带来解决问题方法与途径的多层面性。

参考文献:

46. 纪立农. 传承佳绩 铸就辉煌.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1):2-3.

47. 李光伟. 糖尿病一级预防任重道远.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91-92.44.

 

    【附言】专著《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2015年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46万字,383页。专著在百度百科中有较详细的介绍。本人尚有少量存书。如果您对本人的著作有兴趣并有意得到一本,这体现了您对本人研究的珍贵支持。为表感谢,我用远低于本书价格的办法给你。本书原价60元,现包邮只要50元。需要者请与本人的手机与微信联系,号码均为 132 8361 4502。电子邮箱:dumingdou130420@sina.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910-1403650.html

上一篇:我的医学著作《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摘录之四
下一篇:笔者著作《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中提出的科学新概念介绍之“代谢调节功能反应能力”
收藏 IP: 118.81.136.*| 热度|

2 乔中东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