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自按
科学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的形成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是科学认识从经验层次进入理论层次的重要标志。
笔者在研究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不足给予人体的影响时,提出并定义了十多个医学科学新概念。今天继续将这些新概念介绍给同道的专家、教授们,望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指导意见。此前,这类博文已发4篇。今天是第5篇,介绍 “广义抗病能力”这个医学科学新概念。以下内容来自博主著作《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的“第十五章 人体对代谢综合征的抗病能力” 的前言与“第二节 睿智之士在广义抗病能力理念上的追求” 。载于专著280、281-3页。
第十五章前言
抗病能力是个诱人的字眼,试想人体有着足够的抵抗各种疾病的抗病能力,那么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便会所向披靡,每个人就会享受更多的安康幸福。
若问人体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性疾病的抗病能力是什么?现有的医学理论并没有给出答案。代谢综合征如潮水般涌来之时,探讨人体对代谢性疾病的抗病能力,有着重大的医学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在前文第11章中,就以“体力活动与其它重要病因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发病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为题,以实验性研究为证据,论述了体力活动对胰岛素抵抗及其代谢性疾病的抗衡、消解作用。那么本章则上升到抽象度更高的理论层面加以讨论,对代谢性疾病的抗病能力的本质加以提炼且提出一个理论性概念。
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中医学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合理观念。现代医学尤其运动生命科学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知识材料,从中提炼出人体对代谢性疾病的抗病能力的概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第二节 睿智之士在广义抗病能力理念上的追求
如果把经典的免疫学所描述的免疫力看作是狭义的抗病能力,那么除免疫力以外,抗病能力还应有更丰富的内容,可称之为广义抗病能力。中西医结合、主流医学边缘的学科及交叉学科对广义抗病能力的思考与探讨从不间断,各种研究声音不绝于耳,从各学科的角度描述广义抗病能力的特征。
陆广莘[3]认为:“环境的涨落变动干扰是经常存在的,干扰稳态的因素是永远不可能消灭,我们只能力求降低其程度。因此,医学的根本任务和崇高使命,应该是帮助提高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生存能力,提高人的自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自稳能力。”
戴豪良[4]在专著中系统地研究了人体的抗病能力。他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性研究中,吸取两种医学的精髓,使用”应变能力”的术语来表征人体的抗病能力。他论述道:“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动有着对应变化、不断调整的能力,这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能力可以称为应变能力。机体为适应环境条件变化而进行的应变活动,旨在维持内环境及其与外环境之间保持一定范围的适度稳态。这些活动牵涉面较广,主要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统一协调下完成的。参与应变活动的组织、细胞,构成了机体稳态协调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活动能力决定了机体的应变能力。”
缪尔[5] 在他别具一格的病理生理学专著中专设《体位和活动》一章,其中提出一个“功能量”的概念。此概念有多重的创新,第一,它看重的是器官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看重实体的思路和方法相比有独到之处;第二,“功能量” 概念认为功能有大小的度量,这使得“功能量”与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有了公度性、可比性;第三,认为“功能量”是可变的,与人体先前的体力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这样就打破了一般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所默认的人出生以来(至少是成年以来)人体器官功能(在非患病时)是一成不变的总观点,将人体建立在一个器官功能因体力活动不同而变动的背景下。在缪尔专著中,还极少见地详细介绍了人体各系统对运动的应答和人体各系统对身体活动减少的应答。这极有启示性地将人带入 “功能量”与疾病的抵抗力联系的想象之中。尽管,在缪尔书中“功能量”的概念并未上升到疾病病因高度。
日本筑波大学体育学系池上晴夫[6]用了一个“防卫的体力”的术语来表述人保护健康、抵御疾病的能力。他将“防卫的体力”界定为能适应不利的环境变化并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稳定性的这种能力,或者说是能抵抗刺激或抵抗生物侵袭或疾病的能力。他猜想,防卫的体力是有赖于很多器官和组织参加活动的,特别是有赖于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他还并行地提出另一个“行动的体力”概念,被界定为以跑、跳、投为代表的身体的行动力。他论证了“防卫的体力”与“行动的体力”有一定的关系。
侯灿[7] 在论述疾病治疗策略时推出一对范畴:调动与被动。调动是指调动疗法,即调动病人机体固有的代偿适应等恢复机体统一的功能,让病人通过机体本身治疗自己。他认为:“调动疗法的指导思想是内因论,着眼于发挥机体本身的积极性。气功、太极拳、针灸、推拿、慢跑步……本身并没有给机体补充什么物质,却能治疗很多疾病,表明调动疗法的现实可能性。”
调动疗法所依赖的,正是人体所固有的、但却是潜隐未表达、在施以调动措施时方显现的广义抗病能力。当然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患病时的治疗,还应包含未病时的防病。
张之南[8]提出:“医学迫切需要解释和解决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急需阐明的根本问题之一是疾病产生的内因。他说:“相对而言,这些外因较易发现,而对內因的了解则较少。内因比较难于研究,但却往往又是决定因素。不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因,常常不易完满解释同一外因存在下,许多人接触同一外因为何只少数人发病。”
急需阐明的另一根本问题是人体机能的调节规律。他论述道:“人体始终处于变幻的内外环境之下,但人如何应激、如何产生适应能力、如何自身调节?只有了解人体的这些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才能利用和发挥人的自愈能力、利用人体自身的调控机能、顺适人体固有的应激和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利用包括药物在内的外来防治措施。”
还有更多的作者在使用着互有差别的称呼,来表达人体在面对内外环境变化与作用时自身做出保护性反应的能力,如“适应环境巨变的能力”、“自动控制能力”、“正常功能能力”、“反应能力”、“兴奋能力”、等等。
这些关于广义抗病能力的表述各有侧重,客观上描绘了广义抗病能力尚欠清晰的轮廓,同时也提供了一份现代医学的问题清单。当然,在眼下对所有疾病普适的抗病能力的探求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仅就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疾病的抗病能力而言,存在这样的抗病能力吗?
后记:
如果说,今天对广义抗病能力概念的介绍仅仅是给出了背景,提出了问题,那么,科学网上9月29日博主所发博文“著作《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中提出的科学新概念介绍之‘代谢调节功能反应能力’” 则是給出了问题的答案。读者上翻数篇博文后可见到。
【参考文献】
3. 陆广莘.辨证与辨病问题.中国医药学报,1990,5(2):3.
4. 戴豪良.融汇中西医诊治精华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7.
5. B.L.缪尔.病理生理学:疾病机理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21.
6. 池上晴夫.有体力就算健康吗?体育译文,1986,(3):80.
7. 侯灿.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9.
8. 张之南.医学发展的条件和影响——谈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医学与哲学,1985,6(7):1-4.
【附言】专著《代谢综合征体力活动不足病因论》2015年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46万字。专著在百度百科中有较详细的介绍。医学院校图书馆大多有藏书。本人尚有少量存书,需要者请与本人的手机与微信联系,号码均为 132 8361 4502。电子邮箱:dumingdou130420@sina.cn 。
笔者另有代表性论文“体力活动-胰岛素敏感性因果关系研究”于2022年11月4日发表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科技论文预印本系统”, https://www.biomedrxiv.org.cn/article/doi/bmr.202210.00027 可供同道专家教授参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