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朋友的委托,实在推迟不掉,接了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这对我来说有点“超纲”了。考虑到胜任力的问题,我回复他们只能尝试一下。这里交代一下大致情况:
小孩A爸妈在小孩2岁时离婚,现在小孩9岁,期间一直是外婆带大。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上学期,在老家上学,爸妈远在广东打工。隔一段时间,会轮流回老家看望小孩。一年级上学期结束,小孩A提出要去广东和他们一起生活。这对夫妻没有过多思索,觉得亏欠小孩太多,就接到广东了。外婆也跟过来,在小姨家照顾外孙。小孩A跟妈妈住,一到广东就要求去爸爸家,妈妈定了周末才能去但拗不过A没有遵守。结果,小孩A住在爸爸家,爸爸再婚了,阿姨对小孩A很好。刚开始几个月,她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但从二年级即10月份开始,小孩A在家上了一段网课后(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开始出现不上学的行为。之前,小孩情绪的变化,他们没有关注到。即爸爸再婚后,阿姨在小孩A到来几个月后生了自己的孩子,A跟阿姨之间慢慢开始产生冲突,A开始被爸爸批评。爸爸、阿姨生活的重心放到了刚出生的小孩身上,对A没那么多关心,甚至有批评、不耐烦。A不再去爸爸那,但A妈妈太忙,没多少时间照看她、脾气也不是很好(估计这是A一到广东就提出跟爸爸住的原因),A提出要去小姨家和外婆住一起。小姨家有个小弟弟,外婆的注意力在小弟弟身上,对A也会有批评了,说他不懂事之类。妈妈因为忙,也没有耐心,对A也会有批评(比如批评给小姨看)。A开始不好好吃饭,捣蛋,越是捣蛋不吃饭,越是挨骂。开始不上学,死活不上学,哭闹。妈妈逼他上学,说了恐吓A的话。后面A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爸爸妈妈外婆都不要他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父母觉得小孩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而咨询。
个案概念化及初始评估:通过和大人小孩交谈、视频咨询,排除了小孩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起因是A随着年龄的长大对父母离婚已经有了更强烈的意识,不能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更关键的是他不能获得父母稳定的爱了。以往父母定期回老家看她,这个行为给小孩带来安全感、依赖、希望,因为陪伴时间短,疼都来不及所以父母不可能批评他,给小孩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然而,这个美好随着到了广东,住在一起后,破灭了。小孩通过不听话、不好好吃饭、搞怪捣蛋来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可惜失败了。他捣蛋的行为愈发严重,开始不上学,在校门口歇斯底里。父母、小姨觉得这孩子有问题了。小孩的这种性格,和一直不在父母身边由老人带大,宠溺有关。一个严厉,一个宠溺,小孩性格中无规则、耍赖、歇斯底里、我行我素的行为愈发严重。
干预过程:咨询过程很短,其实我对这个没有多大把握,儿童视频心理咨询,挑战的难度相当大。但视频发现,A是个机灵鬼,我顿时茅塞顿开。以隔空视频指导,讲故事,做游戏为主,通过游戏约定下一次任务的时间。因为小孩视频咨询的时间不定,他想掐掉就掐掉了。视频开始和结束,自己都做了一个严格的程序设定。这个是启动下一次咨询重要的建立关系的点。两个重要的起效的疗效因子是:快速和小孩建立信任关系,获得A的好感(批评他父母,支持他的一些做法),其中和A商讨怎么处罚父母,道歉这些都不管用,A不愿意再接触见到父母,恨死他们了。但提到惩罚他父母去警察局自首,获得了A的认可。在第二次咨询时(昨天晚上,考虑到咨询时间短,会遗忘,所以结束的时候跟A约定,晚上八点再聊),A一开口就问我打电话给他妈妈没有,A给了我他妈妈的电话。我还没来得及做,就找了一个借口,推迟说太忙还没打电话。A有点失落。期间观察到A虽然口口声声说恨死妈妈,但是他还是很关注这些信息。第二次咨询视频通话时间大约15分钟。他主动提出到睡觉时间了,明天中午再聊。A很快习惯了这种设置,一天中午晚上一次通话。今天中午,到时间点了,发了一条语音过去,A跟小姨在烤面包说过后再打过来。趁着这个时间,跟A妈妈通话,商讨了去警察局自首这个“惩罚”,并沟通了一些其他事项,告诉A妈妈每天要用物品、电话等,修复关系。并商量今晚到小姨家,在楼下校区等待。尝试一次面对面的亲子咨询。A烤完面包,打视频回来。和A报告了,刚刚和A妈妈的通话,讲到狠狠批评A妈妈的时候,A非常开心。但问A要不要妈妈过来当面道歉,A不允许。话题转回到警察局自首,和A约定,晚上看A妈妈发过来的去警察局自首的视频。晚上,先和A通话,结果A有点失落,说只看到他妈妈去警察局门口的照片,没有看到视频,因为警察不让录视频。交流中,看到A开始对妈妈有好感,提出要他妈妈当面道歉。他没有吱声。我跟他说,其实他妈妈每次都会到小区楼下,但是他不允许,所以没有上来。他感受到了妈妈的关心,但嘴上说骗人。我说打电话试一试。挂视频,打电话,中午已经约好,在小区等电话。两分钟后回复,我告诉他妈妈就在楼下,我已经让他上来了。让他去开门,他说他自己知道密码。我说没有经过A允许,他是不会进来的。小姨在旁边鼓励,后来A扭扭捏捏和小姨一起去开门。没打招呼,没喊妈妈,不让他靠近。继续和A视频,我当面批评他妈妈。之后问他的感受,他没回答,我问原谅妈妈了吗?他不!我让他邀请他妈妈坐在旁边,他不让靠的太近。紧接着,惩罚他妈妈,用到“屁股写大字”。玩,游戏,打开了沉默。但还是没有肢体接触,紧接着建议玩第二个游戏,饭桌上坐着,本想让妈妈站在小孩凳子后面,但A不肯。即不想妈妈靠的太近,还不原谅妈妈。这时随机想到一个游戏,蒙眼双方把手放在饭桌上,一人抓一人躲。败者,屁股写大字。四局后,玩的很开心,我跟A说再见,吩咐A明天中午视频时报告输赢结果。他们继续玩,没多久A和妈妈下小区玩了。
总结:儿童,视频心理咨询,时间10-20分钟一个单元。一天可以两次,加强联系,稳定的时间设置,建立了稳固、安全的咨访关系。孩子不能理解很多深奥的道理,借助游戏、故事是咨询过程中非常必要的手段方式。A妈妈用管理大人的那一套方式和A沟通,所以A内心更喜欢跟爸爸生活。后期,妈妈要学会向A示弱。准备用角色模仿游戏“老板和员工”,A做老板,妈妈做他的员工。孩子父母会着急于改变,聚焦于问题,这种焦急的心态需要共情,并强调父母以修复关系为首要。等到关系修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稳固,孩子对父母产生稳定的依恋和信任时,父母再实施第二步计划,即影响孩子、改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咨询过程中,孩子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焦虑、期待和依赖。都期望一经咨询,效果立马显现(跟药到病除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儿童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和家长也应该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而且,咨询过程中,父母需要打破与小孩已经形成的几年的,稳固的过去的“刺激-反应”模式。建立新的“刺激-反应”模式,这时,家长不一定能百分百“表演”到位,孩子不一定能百分百“接收”到位,因为孩子对家长并不是百分百的依恋和信任。
建议:离婚,应尽量不影响到小孩。如果小孩太小,那么待他长大,一定及时关注他的心理变化,以便父母做出更有质量的陪伴。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咨询家庭心理咨询师。
随访:小孩最后回到老家,和外公一起生活。短时间,小孩和妈妈之间没有办法建立良好的关系。稳定的环境对小孩的成长很重要,这种稳定的环境,能够给小孩提供可持续的关怀,妈妈综合了所有的情况,最后选择了将小孩放在老家,跟外公一起生活。外公和几个姨的家在一个小区,小孩还是有玩伴。
初稿:2022-10-25;修改:2022-10-27、2022-10-31日;2022-11-20日。
咨询记录发表已经获得家长的同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