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han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hanyu

博文

神凝气行,天人合一-《道德经》第10章解读

已有 4676 次阅读 2019-8-18 20: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章仅仅只是从修炼的角度来解读,阐述了作为自然个体的人,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如何通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向我们介绍的是一整套修炼的理念,至于具体的技术方案和途径,可见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道家技术流派典籍。

这套修炼的理念, 无论儒家或者佛家,各门各派也是存在的。

如儒家的修炼境界之递进关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也。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精神和肉体能始终如一不分离吗?现在人的很多病都是想得太多,意念纷繁芜杂,导致肉体与精神长期分离。中医认为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原因就是情绪不稳定。中医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从化学的角度来说,人体内有无数个生物化学反应发生,情绪的起伏不定,必然也会导致生物化学反应不稳定,从而产生大量的副反应,最终累积对器官造成器质性变异。

相反,那些经常练练太极,修修八段锦的人,往往能把灵魂淬炼的纯粹一些,和肉体可以适当地更好地重新融合,从而得以延年益寿。

衍生出来讲,每一个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想成为华为这样伟大的企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影响,迫于现实的压力,或多或少成为了联想这样人人喊打的公司。基础性,概念性的东西到底有多么重要?华为构建的5G世界,来源于一篇概念性的论文;庞大的中医体系,起源于五千字的《道德经》。所以不是基础性的东西不重要,是境界不到。

做科研研究,不去面对真正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概念,文章发的再好,对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贡献也是很有限的。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灵与肉经常合一以后,则气可以自然流畅。神不治则气乱,強者好斗,弱者喜畏,不自知也。神治则气不妄作,喜怒各以其类,是之谓专气,神虚之至也,气实之始也。虚之极为柔,实之极为刚,纯性而亡气,是之委致柔。婴儿不知好恶,是以性全。性全而气微,气微而轻柔,专气致柔,能如婴儿极已。

《道德经》诞生以后,凡衍生出种种道家功法,无不遵循专气致柔四字宗旨。

精神是无形的能量体,肉体是有形的能量体,气是自然界的能量体,沟通人体小宇宙和天地大人身。气顺百病不生,气不顺则百病生。调息养气,实则是让精神和肉体达到婴儿状态一样的结构,灵与肉合、混元如一,便于气来于自然出入身体而无阻碍,达到人体和自然能量交换自然流畅。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灵与肉合,方可专气致柔,专气致柔,方可神凝气清,神凝气清则心如明镜,心如明镜后,不为外物所惑,则万物的成、住、坏、空如镜中一样清楚明晰。心如明镜,不为欲望和执念所控,则可观世界生灭变化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前四个阶段讲了修身,既以治身,又推其余以及人。虽至于爱民治国,一以无心遇之。苟其有心,則爱民者之所以害之,治国者所以乱之也。

如果一个组织领导总是喊各种口号,搞各种秀,通常这样的领导私欲太强,最终对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天门开阖: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或开或阖,经通于天下,故曰天门开阖也。雌应而不昌,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

任外界环境做任何变化,我自保持本心不动,正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我做到了心如明镜,本心不动,外界环境的一切生灭变化在我心中如明镜一样一一展现,我知晓了事物的一切变化,但是我的本心却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不留痕迹,不留欲望,不留执念,不刷心机,使我心性始终圆满无碍。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之,不塞其原也。 畜之。不禁其性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中国社会里,有一种仇人,甚至是仇怨很深的双方,在以前确实恩人与受恩的关系,包括学生与老师,上级与下级等。施恩的一方觉得我培养了你,栽培了你,你就应该感恩戴德,你需要绝对的听我话,甚至在后面的数十年挟恩图报,干涉被施恩一方的自我发展,随着这种关系的矛盾升级,往往转化成生死仇敌。按照这句来讲,出于有目的的做好事,实际上是无德之人,违背了上天的行事规律,灾祸也就不远了。相反,坚持善的本心做事做人,受恩一方反而会时时记得恩情,而上天也会有福德随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8182-1194160.html

上一篇:富贵而骄,身有大患-《道德经》第9章解读
下一篇:无中生有,有归于无-《道德经》第11章解读
收藏 IP: 183.193.168.*|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