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家日记
2000年4月15日多云
我是一名美食家,从七岁起,我就立志尝尽天下美味。在所有的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炸知了。
炸知了的原料并不是普通的蝉,而是蝉的幼虫。每一年春天,一场春雨过后,在地下蛰伏多年的知了幼虫纷纷爬出地面,爬到树上,等待羽化。这个时候,就是吃炸知了的时候了。
知了都是晚上出来,我小时候在老家,每年这个时候,我一到晚上就特别有精神,打着手电到树林里去捕捉刚刚爬出来尚未蜕壳的知了。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来不及爬出地面,只是刚刚打通洞口。甚至还没打通洞口,下雨后,蝉藏身的地方就会拱起一个小土包,这时,我们这些有经验的“捕手”就会发现它们,把它们抓出来。
过去,只有在春天那十几天才能吃到炸知了,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了,冷藏的和罐装的知了到处都有卖,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这种美食,真是太好了。每次上饭馆,我都要点这道菜。
2005年8月15日晴
天气很好,我现在正喝着啤酒,我面前有一盘炸知了,这种感觉真不错。这才叫夏天,这种生活,不管易牙还是洪七公都是不曾享受过的。
不过我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并不是因为有炸知了吃,前几个夏天也有炸知了吃,可是我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
似乎是少了点什么,但是又说不出。
今年夏天好像没听见蝉叫。
2010年4月15日小雨
又是新知了上市的时候了,我走进常去的那一家专卖昆虫食品的餐馆。
“有今年新捕的知了吗?”我问。
“有。”
“太好了,一份炸知了,红酒,其他的菜照旧。”
知了终于端上来了,虽然他们是以上菜快著称,我还是觉得太慢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只知了放进嘴里。
可是我的舌头刚碰到那只可怜的昆虫,眉头就不仅皱了起来。
“把你们经理叫来!”我生气地对服务员说。
“什么事彭先生?”经理匆匆跑出来问。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再说他也知道我是美食家,得罪了我,不出三天,他牌子准砸。
“你这是什么玩艺?”我指着炸知了问。
“炸知了呀,你愿意叫它炸蝉幼虫也可以。”
“胡说!这不是蝉,我知道蝉是什么味道!真正的蝉要比这更软,更滑!”
经理哑口无言,他看了看左右没人注意,悄悄凑到我耳边说:“不瞒你说,原来那种蝉已经没有了。”
“不可能,去年我来还有卖的。”
“可是现在确实没有了,在中国已经捕不到了,现在卖的都是日本进口过来的。不过也就是因为跟你熟了,所以我才说,再说,也就是你,一般人也吃不出来。”
2011年8月15日晴
电视台的《真话真说》节目请我去作嘉宾,讨论不久前颁布的《知了保护法》。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境内再也不允许捕捉各种年龄段的蝉了。
动物保护主义者、政府官员、普通民众还有我代表的美食家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此项法规的看法,不过有一个观点大家是一致的:现在的蝉不如以前好吃了。
不过为了照顾普通民众的情绪,国家决定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签订价值20亿美元的食用知了进口合同。
不过只有我知道,从哪里进口的蝉,也比不上我们原来吃到的那种中国蝉了。
这个夏天,没有听见蝉的叫声。
2070年4月15日多云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垂垂老矣,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吃过无数美食,却再也没吃过炸知了了,也在没去过那家熟悉的餐厅。听说因为这半个世纪以来知了的繁殖,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所以《知了保护法》一年以前已经废除了,中国停止进口食用知了,中国人又可以吃到中国产的知了了。
我快要老得动不了了,在死以前,我决定再去一次那家餐馆。
“要点什么,老先生?”服务员问。
“一份炸知了。”我说。
“您稍等。”
我把拐杖靠在椅子旁边,靠在靠背上闭目养神。
“有今年新捕的知了吗?”一个声音问。
“有。”
“太好了,一份炸知了,红酒,其他的菜照旧。”
我不禁睁开眼寻声望去。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坐在不远处。我认识他,他是新近曝光率很高的一位青年美食家,在美食界,他最新的关于昆虫食品的论文也很轰动。我没有惊动他,我知道,在吃饭的时候,如果还得分神应付我这种老家伙,那就尝不出什么味道了,我年轻时最头疼就是在餐馆里遇到那些美食界的前辈,听他们大谈什么“以前的黄花鱼多好吃”云云。
知了端上来了,我夹起一个放进嘴里。啊,那种久违的外焦里嫩、爽滑、舒适的口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死以前,终于又吃到这样的知了,真好。我咀嚼着那知了,眼里不禁涌出了热泪。
“把你们经理叫来!”突然我听见有人生气地对服务员说。
“什么事张先生?”年轻的经理匆匆跑到我那位年轻同行的桌子前面问。
“你这是什么玩艺?”他指着炸知了问。
“炸知了呀,你愿意叫它炸蝉幼虫也可以。”
“胡说!这不是蝉,我知道蝉是什么味道!……”
苏湛
2000.4.14
附录:已经消失的部分食用动物
黄花鱼:石首鱼科,曾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产于黄海、东海、渤海。现在市场所卖“黄花鱼”是同科另一种产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鱼类染上黄色制成。
带鱼:带鱼科,曾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主要产于舟山渔场。现在市场买的带鱼基本是从国外进口,或国外的引进品种,肉质较国产带鱼粗,背部有两块突出的脊椎骨。
对虾:对虾科,在我国年渔获量曾经很大,产于黄海、渤海。现在市场上各种虾类很多,但国产对虾已经很少见了。相信野生对虾存在的机会已经很小。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