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确立了科学的标准之后,就很容易区分出什么是非科学。
不以认知为目的的非科学
由于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最佳方法,因此,科学是针对认识过程的,它的标准也就首先只适合于以认识为目的的活动。如果本身就不是为获得认识,那么它们就无所谓“科学”。我们在讨论相应问题之前,应当把这一类问题区分出来。如宗教、艺术等,它们本身就不是以认识为目的,也就无所谓科学。这一类“非科学”不应完全以科学的标准去要求。另外的知识还有技术等,技术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因此也不能直接应用科学的标准。
但是,即使是不以认识为目的的非科学,它们也会经常遇到如何认识相应对象的问题。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就必须按科学的标准去要求。并且,既然它们本身就不是以认识世界为目的,也就不应当认为自己认识到了科学的真理。
另一方面,科学是可以将一切对象都纳入被认识的对象的。因此,如果是以认识宗教现象和艺术为目的的学问,也可以纳入科学的范畴。如果这样,它们就需要以科学的标准来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是以认识世界为目的的学问,都应当以科学的标准来要求。
潜科学和UFO
我们将所有人类认识活动分为“科学”与“非科学”,而完全不认同“潜科学”等说法。因为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是否获得了研究对象正确与否的认识,而在于我们是否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即使我们对相应的现象获得的知识非常欠缺,甚至无法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但只要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完全科学的,它就是科学,而不是什么潜科学。科学研究要去发现的任何研究对象都是未知的,但能够因此就建立“潜物理”“潜化学”“潜生物”“潜信息”等等学科吗?
“潜科学”概念提出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够去研究和推动一些还不符合科学要求的知识变成科学知识。但“潜科学”这个概念完全模糊了科学研究规范的要求,它在潜意识中就成了使研究对象保持、甚至“锁定”在“潜在”而非追求“明确”的状态。如果完全科学了,就不是“潜科学”了,这样它就很容易成为收纳各类非科学的容器,从而,它们注定不会产生真正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如果不采用科学的认识方法,即使发表一大堆看似有模有样的论文,它们依然是非科学的。
大量UFO(Unidentified Object,不明飞行物)类的研究等也是类似潜科学的非科学案例。UFO这一概念本身就是非科学的。“不明飞行物”的定义就是要把研究对象确定为“不明的”。如果研究明确了,就不叫“不明”了。因此,这一概念本身在逻辑上就是与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相违背的。一切科学都是要把客观对象研究明确,而不是要把研究对象弄得“不明”。从而,这一定义本身就强烈暗示了非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保持、锁定和宣传研究对象不明的神秘状态。如果研究明确了,就没有神秘感可享受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UFO”的研究者们,都是极力去零零星星地收罗一堆所谓异常“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收罗的方法和资料按科学的测量要求来说,本身就很难被认可作为科学的证据。然后兴趣点就是极力把它们解释成“现在的科学规律难以解释”。并且,UFO研究者就是希望这种“不明”和“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状态永远保持下去。他们潜意识中追求的就是这种神秘和无解,这会有什么科学意义和价值吗?
魏格纳提出板块漂移学说之后,科学家们对全球范围的海底构造进行了大量的测量,获得了与其理论猜想相一致的测量数据。这样的活动才是有科学意义的。如果UFO研究者真心认为某个神秘区域(如百慕大三角)存在某种需要科学解释的现象,其实很简单,投入一定资源在这一区域进行密集的各种地质和物理测量,并且长期监测这一区域,从这些长期监测的数据中寻找异常情况即可。但他们这么做了吗?没有!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花钱这么做吗?没有,也不愿意!这已经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事实上他们内心深处很清楚地知道,即使这样做了也绝对不可能会发现任何与UFO相关的什么东西。严肃科学界的人即使这样做了,也没人真以为会与UFO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样做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明确的”,如果它们是飞行物,那也是“明确的飞行物”,而绝对不会是“不明飞行物”。因此,真正的UFO永远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发现——这才是鼓吹UFO之类的人真正想要的结果。
“潜科学”一词存在类似的问题,它本身强烈暗示了希望把研究对象保持在“潜在”,也就是“非科学”的状态。因此,这个概念本身事实上就已经定义了自己的非科学性。
“UFO”更多以民间的面貌出现,而“潜科学”在严肃的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它们在研究规范上同样是非科学的。
数理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也是如此,它如同催眠曲一样,使现代经济学家们永远对现实市场中的经济现象闭上双眼,生怕看到任何真实的经济过程,从而破坏了令经济学家们陶醉的市场之手“看不见的”迷幻状态。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即将出版)
《纯电动拯救世界》(即将重新出版)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 汪涛_纯科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