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育樵老先生给笔者的来信(即文献[1]),引起了笔者对最小耗能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应用前景的一些遐想,故而冒昧地写了一篇博文(文献[2])在<科学网>博客中发出,不料该文竟引起了令我敬佩、论著颇丰且长期从事气象学研究的张学文教授的关注。 张老在对文献[2]的评论中写道:“我也感到这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思路”,“很希望看到周教授的......具体化”。为此,笔者特别以文献[3]的形式作为对张老提问的囬复。不料,思想活跃且认真的张老,为文献[3]又写出了如下两个评论:评论一,我认为,1.如果弄成功了是气象科学的大事;2.水份在空气中占有的比例低,此理论应当先用到空气上,第2步可以是水气;3.如何看待这个理论与牛顿力学、流体力学的关系;4.任重道远,期待合理、有力、简单的对大气运动的预报的切入点。评论二,再谈一点认识,1.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大问题;2.它也是我看到但也无力研究的问题; 3.我认为这应当是推进用极值原理分析大气中基本问题的有力啟发,而路漫漫。
张老的上述认真评论,令笔者感动且引起了笔者进一步的思考并以文献[4]的形式对张老的上述评论进行了囬复。不料张老除了对上述囬复写出评论外,竟然以专文的形式(即文献[5])给笔者作复,看后令笔者感动万分。
以上与张老的交流,令笔者感到,或许最小耗能原理真的有可能在气象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如张老所言:“...路漫漫”。显然,这已绝非我们这些耄耋之年的老者所能做到的了,只能寄希望于从事气象学研究、且对此思路感兴趣的后来者们继续探索,以期获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为笔者<科学网>博客题为“一封对气象学工作者或许会感兴趣的来信”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55154&do=blog&id=1304364
[2] 为笔者<科学网>博客题为“最小耗能原理或许能为<天河工程>提供理论依据”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55154&do=blog&id=1167074
[3] 为笔者<科学网>博客题为“基于最小耗能原理解决<天河工程>问题的理论框架”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55154-1167712.html
[4] 为笔者<科学网>博客题为“对<基于最小耗能原理解决‘天河工程’问题的理论框架>(即给张学文教授的信函)一文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55154-1168259.html
[5] 为张学文教授所写的博文: 答谢周筑宝教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11688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5 0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