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节的“玫瑰花”!今天是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情人之间通过送“玫瑰花”来表达爱意。玫瑰花被称为“爱情之花”,古希腊与古罗马民族就用玫瑰象征着他们的爱神。中国也有情人节,即七夕节,七夕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因此 “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人都喜欢用玫瑰花去表达自己真挚纯洁的爱,因此,情人节送“玫瑰”是永恒的主体。但你送的玫瑰花未必就是“玫瑰花”而是月季花!真正的玫瑰并不能做切花。难道我们情人节送的一直是假的“玫瑰花”?
月季和玫瑰在英语中均被称为"Rose",翻译成汉语就是“玫瑰”!月季和蔷薇也是公园中最常见的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花卉,同属于蔷薇科蔷薇属。这两种植物经常被弄混,实际上二者之间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现代月季色彩艳丽、丰富,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小枝粗壮、硬度较大,通过杂交育种培育的品种繁多,仅中国就有千种以上。月季原产中国,赞美月季的诗句也很多,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这两首诗基本写出了月季开花的特点,一年四季均有花开。而玫瑰由于枝条较为柔弱软垂且多密刺,每年花期只有一次,因此较少用于育种,故品种数目较少。
从花特征来看:月季花期较长,几乎月月开花(月季为什么月月开花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112313.html);月季花单生或几朵集生,花柄较长;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玫瑰每年只开一次花,花单生于叶腋,稀数朵簇生,花柄相对较短;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红色至白色;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常有羽状裂片而扩展成叶状,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密被柔毛和腺毛。
从茎和叶的特征来看:月季小枝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小叶3-5,稀7,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玫瑰 一般丛生,小枝密被绒毛,并有针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弯曲、淡黄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绒毛;小叶5-9,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卵形,边缘有带腺锯齿,下面被绒毛。
提到月季和玫瑰,不得不提到看另外最为常见的同科同属植物蔷薇,“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忆东山二首(其一)》中的描述。在西汉《贾氏说林》中就有关于蔷薇属植物的记录,在唐朝时成为广泛栽培的观赏花卉,很多著名诗人都有描写蔷薇的诗句,部分诗句写出了蔷薇的特点,比如唐朝齐已和朱庆馀分别在他们写的《蔷薇》中写到“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开;香高丛有架,红落地多苔”,“绕架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唐朝杜牧在《蔷薇花》中写到“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这些诗中均提到蔷薇是带刺的,同时还指出蔷薇的株型多为蔓藤状。
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关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描述反映了蔷薇开花时“花团锦簇”的壮观景象,这里很有可能描述的为“七姊妹”等重瓣花类蔷薇。一般意义上来讲,蔷薇为多种蔷薇属植物统称,现在《中国植物志》对蔷薇进行了界定,现在所讲的蔷薇为“野蔷薇”(原变种),据中国植物志描述,蔷薇为攀援灌木,小枝通常无毛,有弯曲皮束;小叶5-9,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有尖锐单锯齿,稀混有重锯齿;小叶柄和叶轴有柔毛或无毛,有散生腺毛;花多朵,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本种除了野蔷薇外,常见庭园栽培变种还有有七姊妹、粉团蔷薇及白玉堂等。粉团蔷薇和野蔷薇相比,其主要区别是花色为粉红色;七姊妹和白玉堂与野蔷薇最大区别为花均为重瓣花,花色分别为粉红色和白色(植物描述参考中国植物志和本人知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